被網(wǎng)友稱作“聽證專業(yè)戶”的成都老太胡麗天,原來不是聽證會的“托”,或許還應該是一個善于行使權利的“好公民”。
日前,胡麗天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介紹,7年來她報名參加全國、四川省和成都市的40多場聽證會,被選上23次。23次中她表示“同意”的有13次。她來北京參加聽證會還是自費,花了3000元,相當于她三個月的退休金。
人們可以不同意胡麗天的觀點,卻應該捍衛(wèi)她參加聽證的權利。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同意被胡麗天代表,但這并不是她的錯。
胡麗天在各種聽證會上頻頻出鏡,一方面是制度有漏洞,令聽證會的組織者可以隨意安排消費者代表;一方面是聽證制度公信匱乏,公民參與度太低,導致消費者代表沒有太大的選擇余地。
“聽證專業(yè)戶”存在的制度土壤在于,缺乏透明而公正的消費者代表遴選機制,聽證制度對消費者意見表達缺乏足夠的尊重。
比如,每一次價格聽證會究竟有多少消費者以及都是誰提交了申請,公眾很少知情。如果主動申請的消費者代表過少,如前段時間,東莞市物價局水價聽證會甚至無人報名,那么,這樣的聽證會程序是否應當自動終止?
現(xiàn)行聽證辦法對此規(guī)定,聽證的消費者代表“也可以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委托消費者組織或者其他群眾組織推薦”,那么即使是無人自愿報名,聽證會也可以照樣開起來。所以,胡麗天即便沒有報名參加2004年的杜甫草堂和武侯祠門票漲價聽證,有關部門從所謂的“人才庫”中找到她,讓她參加聽證。
自價格聽證成為“漲價說明會”的十余年來,因為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尊重民意,最終導致聽證會公信流失、民眾消極以待。當民眾聽證的熱情退潮之后,那些聽證制度中的“裸泳者”就現(xiàn)身了,他們無法再繼續(xù)掩蓋“聽證專業(yè)戶”的存在。一些聽證會的組織者只有利用那些單純而堅定的聽證“粉絲”,來裝點所謂“程序正義”的門楣。
價格聽證會本來需要大眾參與和各方的利益博弈,如今卻淪落為“漲價控”和“聽證粉”們的聚會。價格聽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為聽證而聽證”,也就失去其應有的制度價值和社會意義,因此,價格聽證制度到了不能不改革的程度了。
聽證會的組織者應該將相關信息在媒體上廣泛傳播,消費者代表的遴選要公開透明,這樣才能保護和激發(fā)民眾參與的熱情。
另外,合理的制度也是民眾自己塑造的。大家如果不去參與聽證,恐怕也難以改變現(xiàn)狀。
“國家興旺發(fā)達,匹女有責。我有很多話想說,有意見想表達,但我不是人大代表,不是政協(xié)委員。聽證會就是我的機會。”胡麗天這話說得特別好。
一個退休金每月千元的老太太,不是代表委員,也不是意見精英,如果不參加聽證會,她和我們很多人一樣都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胡麗天將價格聽證會當作個人意見表達的渠道,并且樂此不疲,這值得學習。
讓“聽證專業(yè)戶”退場,既需要價格聽證制度的改革,也需要更多人參與聽證,降低他們出場的幾率。只有用起來,權利才不會僅僅寫在紙上。
?
???相關新聞
“聽證專業(yè)戶”在替誰打醬油?
老婦7年參加19次聽證會 4名“聽證專業(yè)戶”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