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哲學系四年級的學生裴濟洋,業(yè)余時間除了在火車票代售點賣票,就是自己買票乘火車滿中國跑。他幾乎跑遍了所有通火車的地方,并運用自己對鐵路路線的了解,通過“接票”、“中轉(zhuǎn)”等策略為眾多農(nóng)民工和學子“變出”了回家的寶貴車票。(人民日報)
作為哲學專業(yè)的學生,裴濟洋真的是把智慧和購票融為一體,無論是中轉(zhuǎn)路線還是曲線售票,裴濟洋針對不同人群設計的最優(yōu)路線都能幫助回家的人買到票,扎在北京大學28號樓售票處的裴濟洋始終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北大哲學系的學生,裴濟洋“指點迷津”的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幾乎沒有路線是他不熟悉的,沒有站點是他不知道的。
從北大學子到售票達人,窩在象牙塔中的各種智慧一經(jīng)釋放,便得到社會的最佳優(yōu)化,幫助那些回不去家的旅客,將一種人文情懷最大的進行釋放。3個春運,兩個暑運,4個黃金周,裴濟洋總是出現(xiàn)在售票窗口,不論哪一個乘客,都能得受用的信息。在客觀看待春運運力不足的前提下,盡量發(fā)揮社會各界的愛心和智慧,盡一切可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一個簡簡單單的路線設計圖,就能幫助他們返鄉(xiāng)。無處不體現(xiàn)出春運困難下的一種溫情。
自全國開通網(wǎng)絡購票以及電話訂票以來,方便的購票手段很快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然而,對于不善于運用這種購票方式的群體來說,購票對他們而言可謂難上加難,這時,就需要充分調(diào)動社會更多的“售票達人”,運用自己春運中的各項常識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無論是訂票哥、炯炯俠還是北大學子,都傳遞出一種冷氣候下的熱效應,溫暖來自一種責任,更多的來自于細節(jié)的改變,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體驗到這份溫情,即使春運再難,抱有一種全民辦春運的強大社會責任心,讓歸鄉(xiāng)的心寄居在社會的關注中,仍有一種希望。用真誠積極承付責任,向社會傳達一種信心。一份回家的心情,不應為悲催苦逼而生,摻雜著春運難回家難的悲情,而應時刻給予溫情,時刻慶幸這個時代仍有這般一群樸實飽有愛心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這是一種堅信春運、堅定回家信念的根本動力所在,期待更多的愛心,在春運中華麗轉(zhuǎn)身。(周曉舟)
?
相關鏈接:
北大學生義賣十幾萬張火車票“售票達人”幫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