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本身并沒有規(guī)定要多少“身價”才可就讀,而是應以多高素質(zhì)為基本底線。遺憾的是,當中山大學開出“身價條件”,本身便是對教育的一種異化,背后媚富態(tài)勢十足。如你所知,如此設(shè)立身價門檻的教育,其最大的可能不是“受教育”本身,而是這些富豪們聚在一起,彼此打通關(guān)系,以便互惠互利,最終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而作為高校,其就是在賤賣著高校的公信力與大學精神,讓其自身變得顏面無存。
教育應該是沒有國王的王國,什么官員、富豪,都不該在教育圈子里享受“國王”的待遇。作為高校,其最應該盡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不是其他。當我們的高校讒權(quán)獻媚態(tài)勢十足,這必然是一種走偏的教育方式。不過,在高校破除行政化一直未能奏效的現(xiàn)實氛圍之下,這樣的讒權(quán)媚富,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高校在“行政”的屋檐下,不敢不低頭啊。
教育資源也屬于公共財產(chǎn),遺憾的是,跟“富”有關(guān)的教育,我們從不缺失;而跟“窮”有關(guān)的教育,我們卻從未擁有。這是教育本身“媚富嫌窮”導致的惡果,也再次見證教育資源的分配,是如何的不對等、不公平。
對任何的資源分配而言,都應以“雪中送炭”為主、“錦上添花”為輔,教育資源的分配,自然也不能旁落。
可惜的是,這般你我皆知的常識,在實際操作中卻被忽略了。當中山大學的“超級富豪班”一出,且以“50億元”身價為門檻,其不僅見證了大學的銅臭味,也降低了大學的公信力,損害了大學精神!故而,這當成為高校借鑒的典型,不然,便是“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來者而復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