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療技術達不到的高度面前,是插滿管子賴活著,還是有尊嚴地離去?
媒體報道,朝陽區(qū)十里堡北里小區(qū)東側一鐵道橋上,一名六旬老太臥軌身亡。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2010年,老人被查出淋巴癌,兩年多以來始終在與病魔抗爭,可病情并沒有好轉(zhuǎn),腫瘤已擴散至全身。事發(fā)前幾日,老人剛剛化療出院,老人的女婿說:“老太太每天渾身疼得冒虛汗,醫(yī)生說最多只能維持半年”。
如果不是病痛折磨得到了忍耐極限,這位老太不會去臥軌自殺。面對這樣的悲劇,我們需思考的是:是不是需要一個更加理性的“臨終關懷”。
一者,在癌癥的治療中,對于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延長生命和減少病痛哪個更重要?二者,是不是需要建立“臨終關懷”機構,在重病患者生命的終點,在心理、身體等方面進行關懷,醫(yī)院是不是需要設立“臨終關懷”病房?三者,在醫(yī)療技術達不到的高度面前,是插滿管子賴活著,還是有尊嚴地離去?
去年初,北京一家大醫(yī)院的博士級主治醫(yī)生做出了一個讓世人瞠目結舌的舉動:他將患癌癥的父親送回鄉(xiāng)下,沒手術,沒化療。他一再叮囑家人在父親實在不行的時候,不要進行“積極”的搶救,要多使用一些緩解病痛的藥物,讓他安詳?shù)仉x開這個世界。你能說這位博學的醫(yī)生對父親沒有濃濃的愛,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深愛著自己的父親,他才愿意將痛苦留給自己,而讓父親“幸福”地離去。其實他的心里早已“淚如雨下”,只是,他更理智一些而已。
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愛。擦干眼淚,讓我們相信:死去也是活著的一種方式,我們摯愛的親人,因為我們已然愛過。是到了討論落地版“臨終關懷”制度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