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師大老校區(qū)賣了20多年鞋墊的75歲老人被校方驅趕,成為這個初冬里的一條冰冷新聞。許多學生留言稱要去照顧奶奶的生意,請讓“鞋墊奶奶”留下。
七旬老人,謀生的鞋墊,執(zhí)意要驅趕的高校,這些新聞要素是如此的矛盾與不兼容,“鞋墊奶奶”事件想不成為關注點也難。從情感上而言,將“鞋墊奶奶”粗暴趕走都令人不忍,但它顯然仍不足以提升到大學精神的討論層面。高校要有秩序,河北師大新校區(qū)這樣的校園,則尤需井然整潔,可從日常作為來講,給“鞋墊奶奶”一處容身之地,充其量只是具體工作人員的舉手之勞。當“鞋墊奶奶”甚至已成為大學生眼中不可或缺的“風景”,她已不再是非和諧的校園存在,需要的也僅是“視而不見”。毫無疑問,“鞋墊奶奶”之所以被驅趕,首先不過是具體保衛(wèi)工作人員的悲憫缺失,而無關大學精神。
留下一個“鞋墊奶奶”,并不足以讓大學的秩序變得更壞。說到人性和規(guī)則的沖突,很多時候,它需要的不過是一次主動的人道主義作為。對此很容易被提及的例子,是前段時間蕭山國際機場為一個乘客的返航。同樣,觀察“鞋墊奶奶”事件,可日常主動表現的善的缺失,才是更應省思的。
必須得承認,對于“鞋墊奶奶”事件的評價,我們又陷入到了一種泛大學精神的批評中,它不僅是過于放大式的解讀,也無形中遮蔽掉了“鞋墊奶奶”真正的困頓所在:那就是老無所養(yǎng)。
究竟該以怎樣的名義去關注“鞋墊奶奶”?無論如何,空心化的大學精神都不是最需要的?,F在的問題是:我們習慣于將一切推給宏大事務,而缺少對于具體人性和苦難的關注。如果稍加憐憫,河北師大校園里的“鞋墊奶奶”事件原本可成一則佳話,但因保衛(wèi)工作人員的作為擦肩而過。那么,倘若只剩下泛泛圍觀的熱情,會否同樣將我們社會的道德觀推向沒有航標的河流,讓它變得更冰冷?
毫無疑問,“鞋墊奶奶”之所以被驅趕,首先不過是具體保衛(wèi)工作人員的悲憫缺失,而無關大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