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坦然行走于街巷的寧靜,重回安靜徜徉于站臺的平和,更需要整個社會治理體系的臻于至善,讓情緒在理性中宣泄,讓訴求在車窗外表達。
近期,杭州、長沙、廣州接連三起公交車廂縱火爆炸。對此,公安部緊急部署進一步加強地鐵公交安全保衛(wèi)工作。在上海,各公交線路下周起將增派人手,隨機“跳車”巡查可疑人員和物品。而在青奧會的舉辦地南京,民警更是全副武裝,持槍登上公交車開展巡查。
治亂用重典。無論公交安全員,還是地鐵、公交線路的持械巡視,皆屬安全防范、震懾犯罪分子的有益舉措。對待喪盡天良、殘害婦孺之輩,不管出于什么樣的原因,動用國家機器對其警示、防患于未然,都是法治社會的共有價值觀。我們也期待,正義的槍聲向著邪祟響起,讓出行的安全不再成為焦慮。
而從國際經(jīng)驗來看,民眾才是防恐、防暴的第一道防線。比如,“9·11”之后的美國,民眾安全意識迅速得到提高,各界都在努力傳達“人人反恐”的理念。擁有一定反恐常識的美國人,若在看球賽時遇到遺棄的包裹,會馬上報告,如果周遭出現(xiàn)奇怪花果香味,則應(yīng)懷疑化學(xué)物質(zhì)的襲擊。血的代價,換來了“不設(shè)防”向“全民反恐”的大轉(zhuǎn)向。
相比之下,我們的民眾安全意識在提高,但安全常識特別是處置知識、應(yīng)急素養(yǎng),是不是還有待引導(dǎo)和提升?北京相關(guān)負責(zé)人介紹,全市社區(qū)(村)已建立起一支近10萬人的涉恐涉暴情報信息搜集隊伍。但是目前這種做法,更多還是局限在舉報線索、現(xiàn)金獎勵的初級階段,至于人人擔(dān)責(zé)、人人行動的成熟模式,目前尚難以企及。
每一場悲劇都是個案,每一出個案都是偶發(fā),治理者需要應(yīng)對的,正是這些偶發(fā)的個案。這好比大海撈針,防不勝防。由此,我們贊賞民警、公交這些公權(quán)主體的作為,沒有他們的堅守,乘客將面臨更多未知的威脅。然而,揚湯止沸更需釜底抽薪,重回坦然行走于街巷的寧靜,重回安靜徜徉于站臺的平和,不僅需要槍械、警犬與制服的正面出擊,還離不開社區(qū)、街道、村落的十面埋伏,不僅需要民眾自我安全與防范意識的提高,更需要整個社會治理體系的臻于至善,讓情緒在理性中宣泄,讓訴求在車窗外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