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表揚我……2月16日,媒體接到一張姓男子的電話,在電話中,他將自己多年來做的好事說了出來,希望媒體能報道。該男子是吉林長春燒烤店老板張金彪,8年來捐資助學近20萬元。他說,“求表揚”不是滿足一個人的虛榮心,而是要通過表揚來感染其他人去做好事。?(2月18日《新文化報》)
張金彪捐資助學的愛心以及“求表揚”的率真與勇氣,令人感動和欽佩。但輿論一片叫好聲還是令人感到一絲異樣。搜狐網(wǎng)的調(diào)查顯示,八成網(wǎng)友認可其做法,認為公民做了好事就應大肆宣傳,否則公益的積極性將受打擊。做好事“不留名”的時代已過去,“求表揚”的時代已到來。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值得警惕。
不得不說,輿論生態(tài)缺乏一種理性精神。高調(diào)的陳光標飽受爭議,甚至被貼上了“中國暴力慈善第一人”的標簽,而張金彪的“求表揚”卻贏得好評如潮,如果張金彪日后坐大成了陳光標式慈善人物,輿論又該如何?在慈善事業(yè)上,苛求大人物、同情小人物,動輒道德綁架,并非社會真正需要的理性輿論。
現(xiàn)實中,向名人、富人逼捐并非個別現(xiàn)象,把慈善當成一門生意者也大有人在。前者違背慈善的自愿原則,而后者的危害更甚。如果“求表揚”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價值觀,那么慈善事業(yè)就存在淪為商業(yè)道具的危險。
值得追問的是,大肆宣傳好人好事真能激發(fā)慈善積極性嗎?未必。我們?nèi)钡氖枪_、透明、有公信力的慈善組織,以及健全、規(guī)范、高效的慈善機制。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慈善事業(yè)就能迎來春天。
面對“求表揚”,我們應保持一份理性,別急著為其善良的目的叫好,更要對極端思維保持一份警惕,在這方面,我們的教訓足夠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