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滬市收報2359.22點,創(chuàng)出了今年的新低。市場的低迷也似乎傷透了股民的心。29日,一位1993年入市、在股市鏖戰(zhàn)18年的老股民姜兵,入市以來“累計虧損120萬元”,“清空了所有的A股和B股”,徹底告別了中國股市。一時間,網(wǎng)絡上,充盈著一股濃濃的悲情。
在這一背景下,很多關心中國股市的朋友紛紛呼吁,是時候由政府出面救市了。至于如何救市,有人開出了兩張?zhí)幏剑阂皇菚和PO和再融資,控制市場上的資金需求,給股市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二是鼓勵社保資金等增量資金入市,增加市場上的資金供應。
當前的市場無疑是出了問題,出了問題就該救治,這是毋庸置疑的。救市如救人,基本的策略有兩種,一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增加資金供給、減少資金需求,或許能夠在短期內維持市場的穩(wěn)定,但這種救市策略能根治A股之殤嗎?二是策略號準A股之脈,對癥下藥,爭取根治導致目前這種局面的深層次原因。
能賺取足夠的投資收益,投資者還會堅決告別嗎?為什么A股投資者賺不到足夠的投資收益?正如同我們此前反復指出的那樣,游戲規(guī)則決定著游戲參加者最優(yōu)的行為,進而影響到游戲的結果。因此,改革現(xiàn)行對中小投資者保持不利的制度背景,可能是最根本的治市、救市之策。
侵害中小投資者的制度背景,我們可以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角度來分析。
從事前來看,即從中小投資者入市交易之前來分析,中小投資者和大股東、高管、機構投資者,具有相同的信息嗎?或者說信息在他們之間的分布是對稱的嗎?信息分布不對稱的問題,又有三種主要的表現(xiàn):
第一,內幕交易。比如經(jīng)法院判決的黃光裕內幕交易案、李啟紅內幕交易案,內幕交易者動輒獲益數(shù)億元。如果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變,那么股市顯然是一個零和博弈。內幕交易者的獲益,不正是中小投資者的損失嗎?不正是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侵害嗎?無疑加大對內幕交易的處罰力度,強化對內部人士的監(jiān)管,擴大與內部交易相關的信息披露責任,是治市與救市的第一策。
第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選擇性偏差。如漢王科技,把利好消息在大股東、機構投資者和高管減持之前披露,而把利空消息放在減持之后披露,這種選擇性信息披露偏誤,必然導致大股東、機構投資者和高管高價位減持、中小投資者高價位接盤,極大地危害市場的公平性從而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加強對此類行為的監(jiān)管和處罰力度,是治市與救市的第二策。
第三,分析師是市場中主要的信息供給者之一,但我們的研究表明,機構建倉后,分析師進場,股票價格隨后開始上升;分析師推薦增持之后,機構開始減倉,在高位套現(xiàn),隨后股票價格開始下降。這是不是意味著分析師與機構串通?作為主要信息供給方的分析師,還值得中小投資者信賴嗎?加大對分析師行業(yè)的監(jiān)管和處罰力度,凈化A股市場的信息環(huán)境,是治市與救市的第三策。
從事中來看,即分析中小投資者的交易過程,我們不妨把關注的焦點放在A股的估值體系之上。如果估值體系有問題,導致A股價格高估,而大股東、機構投資者能夠在高價位出逃而中小投資者在高價位建倉,會不會導致財富從中小投資者流向大股東和機構投資者?導致A股現(xiàn)行高估的估值體系的深層次的原因,無非在于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保薦人、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承銷商等的串通,導致A股一級市場估值偏高。以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為例,一幕幕血淋淋的破發(fā)案例,一起起因為發(fā)行估值偏高營造出來的、以三高為主要特征的財富神話,不正意味著大股東、高管和機構投資者的財富盛宴?同時意味著中小投資者的巨額虧損嗎?在股票供給方具有市場意識而股票需求方,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并不具有市場能力的條件下,市場化發(fā)行是否忽視了A股市場并不具備市場化發(fā)行條件這一事實?改革現(xiàn)行市場化發(fā)行制度,加強對發(fā)行定價的管制,加大對保薦人、承銷商與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上市違規(guī)行為的處罰力度,是治市與救市的第四策。
第二,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流通股走向集中的時候,即機構與莊家建倉的時候,股票價格呈現(xiàn)出下降的態(tài)勢;在流通股走向分散的時候,即機構和莊家出倉的時候,股票價格呈現(xiàn)出上升的態(tài)勢。這是不是意味著莊家低進而中小投資者低出?機構高出而中小投資者高進?是不是意味著機構與莊家在打劫中小投資者?加強對股市操縱行為、機構投資者行為的監(jiān)管和處罰力度,是治市與救市的第五策。
第三,在成熟市場中,中小投資者主要通過投資基金等集合投資工具間接投資股市。因為投資基金等集合投資工具可以聘請、雇用專家進行投資,因而投資者可以獲得更好的自我保護。但是,A股市場上,基金和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一致嗎?根據(jù)公開信息,“韓剛不僅自己大玩老鼠倉,還將其妻也拖下水,兩人里應外合聯(lián)手在多達15只個股當中進行老鼠倉交易非法牟利”。這是否意味著基金經(jīng)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基金投資者的利益而進行操作?加大對老鼠倉等侵害基金投資者利益的行為的事前監(jiān)管和事后的處罰,是治市與救市的第六策。
第四,最近以來,大股東、高管減持,充斥著各類財經(jīng)媒體。試想,大股東、高管會在上市公司具有燦爛前景時減持嗎?會在股票價格低估時減持嗎?顯然,屢見不鮮的減持行為,昭示著A股估值體系存在高估的可能。我們堅信,投資者可以被騙一時,但絕不可能被騙一世,因此,延長大股東、高管的限售期,給中小投資者更多的時間來識別欺騙者,如果未來的股票價格確實表明減持公司存在估值泡沫,減持者或減持公司對股東承擔賠償責任,不也可以為中小投資者提供更好的保護,抑制一級市場的估值泡沫和二級市場信息披露的選擇性偏誤嗎?這是治市與救市之第七策。
第五,我們發(fā)現(xiàn),首批上市的28家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的2008年,存在明顯的利潤操縱嫌疑,而在A股市場中,“假”利潤和真利潤可以賣同樣的價錢。在這種市場中,為了使股票賣一個好價錢,在注冊會計師和上市公司串通并且監(jiān)管不到位的背景下,利潤操縱不就正好可以獲取豐厚的回報嗎?加大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行為、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監(jiān)管和處罰力度,是治市與救市的第八策。
從事后來看,即從中小投資者已經(jīng)蒙受損失的情況下,我們也缺乏足夠的、可操作的投資者保護措施,比如:
第一,在美國等成熟市場中,有集體訴訟制度。即投資者如果因為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投資銀行的過失而蒙受損失,他們可以集體行為起來,委托律師向過錯人索賠。律師也可以作為召集人,代表可能蒙受損失的投資者向上市公司等過錯人索賠。為什么我們不能建立類似的制度?為什么我們不能鼓勵中小投資者集體起訴存在過失的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和投資銀行?這是我們的治市與救市之第九策。
第二,在成熟市場中有一種舉證責任倒置的制度設計,即當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或投資銀行可能存在的過錯給投資者帶來損失時,投資者不需要舉出證據(jù)說明上市公司等有過失,而是上市公司等被訴人舉出證據(jù),說明他們沒有過失,即被訴人自證清白。為什么我們不能建立類似的投資者保護機制?這是我們的治市與救市之第十策。
中小投資者是股市的源頭活水,沒有了他們,還會有中國股市的明天嗎?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秩序。唯有游戲規(guī)則公平了,才有A股市場燦爛的明天。
?
???相關新聞
4季度A股投資策略:重點關注4大板塊20只股
13家國有股東集體劃轉 中信證券近億A股轉為H股
國際不利因素牽動A股神經(jīng) “暴漲又暴跌”
市場信心缺失 A股走強需政策提振
A股反彈再度夭折 滬指盤中創(chuàng)4個月新低
A股“十一”行情或夭折 市場觀望氣氛濃重
21家上市公司股價跌破凈資產(chǎn) A股底部已至?
A股再次暴跌可能性不大 十一行情或難再現(xiàn)
A股紅十月 恐是一廂情愿
衰退憂慮導致全球股市重挫 量價變幻隱含A股天機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