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圖表,北京,2011年12月2日圖表:意大利宣布召回駐伊朗大使新華社記者肖瀟編制。
英國與伊朗的外交沖突周三演變成:了一場“群毆”,法國、德國和荷蘭下令召回駐伊朗大使,挪威暫時關閉駐伊使館,意大利、瑞典等國則召見伊朗大使要求道歉。人多勢眾的歐洲“同仇敵愾”,《華盛頓郵報》稱:“大量撤離外交官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跡象,伊朗發(fā)現(xiàn)自己比以往更孤立了,幾乎沒有,盟友和朋友?!钡谶@場“外交戰(zhàn)爭” 中顯得形單影只的伊朗卻沒把它當回事兒。12月1日從德黑蘭傳出的消息稱,伊朗已經(jīng)釋放了因沖擊英國使館而被捕的學生。伊朗媒體上對與英國關系的典型說法是, “與英國的關系對伊朗毫無益處”, “人民要求中斷與這個制造陰謀的國家的關系”。香港《太陽報》評論說,最近的外交沖突是伊朗向西方發(fā)出的警告信,表明伊朗不會坐以待斃,一旦美以動手,爆發(fā)的將是一場地區(qū)大戰(zhàn)。
伊朗踩到歐洲國家共同的紅線
因伊朗學生砸英國使館引發(fā)的外交沖突,迅速擴展為歐洲多國對伊朗的集體報復。英國廣播公司稱,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提議凍結伊朗央行資產(chǎn),禁止從伊朗進口石油。法國、德國和荷蘭已經(jīng)召回了駐德黑蘭大使。挪威稱已暫時關閉了駐德黑蘭大使館,意大利外長說,他們已經(jīng)召見伊朗駐意大利大使要求伊朗確保意大利駐德黑蘭外交官的安全。
德國《明鏡》周刊1日以“外交戰(zhàn)爭”為題報道說,英國大使館被強攻事件有了續(xù)集:倫敦和歐洲盟友陸續(xù)撤出在伊朗的外交官。這一不尋常的過程很清楚表現(xiàn)出德黑蘭和西方之間冰冷的關系,這種關系正走向一個新低點。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1日對《環(huán)球時報》說,雖然伊朗針對的是英國,但踩到的是歐洲國家共同的紅線。丁純認為,此事發(fā)生在歐洲地位衰落的大背景下,目前歐洲國家之間矛盾重重。在歐債危機中,德法對英國的表現(xiàn)不滿意。在利比亞問題上,德國則背上了“拋棄盟友”的指責?,F(xiàn)在是歐洲國家最需要顯示團結,一致對外的時候。
歐洲對伊朗的報復讓大西洋彼岸的美國興奮?!度A盛頓郵報》稱,在英國撤出其駐伊朗外交官,美國官員推動歐盟對伊朗采取更強硬措施之后,伊朗陷入了更加孤立的狀態(tài)當中。駐德黑蘭的一名西方外交官說: “這次襲擊事件發(fā)生后,我們明顯看到歐洲對伊朗的態(tài)度變得更加強硬,歐盟別無選擇,只得強硬面對伊朗。”奧巴馬政府的一名官員說,伊朗這次給了國際社會一個聯(lián)合起來譴責它的理由。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官員認為大量撤離外交官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跡象,伊朗發(fā)現(xiàn)自己比以往更孤立了,在發(fā)達國家和那些傳統(tǒng)上對伊朗友好的國家里,已找不到一個盟友。
美國是西方對伊強硬派的代表,它已經(jīng)沒有駐伊使館可以關閉,1980年之后,兩國一直沒有恢復外交關系。但一個有趣的插曲是,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參選人巴克曼為顯示對伊強硬,于11月 30日要求關閉(并不存在的)美國駐伊朗使館。據(jù)美國廣播公司報道,巴克曼當天在一個群眾集會上為英國驅趕伊朗外交官的行動歡呼,還表示,如果她是美國總統(tǒng),她就將把駐伊使館關掉。她說: “我們不會允許使館在那里存在?!?/p>
路透社說,事件為那些主張對伊朗采取更嚴厲制裁措施的歐洲政府提供了額外彈藥。歐盟外長星期四在布魯塞爾開會,商討在歐洲范圍內對伊朗的人員和實體進行制裁,而制裁名單上的名字多達180 個。法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說,英國使館遇襲后,巴黎將敦促布魯塞爾的外交官們多考慮額外制裁措施。
????“危險的攤牌”
“外交上的沖突只是一場前哨戰(zhàn),它是圍繞著伊朗核計劃進行的更宏大戰(zhàn)爭正在升溫的又一跡象。”美國《時代》周刊。做出如此評論。文章稱,歐盟成員國周四舉行會議,法國和英國在推動把新的制裁目標對準伊朗的石油出口和中央銀行,這等于是“卡住伊朗經(jīng)濟的喉嚨,逼著德黑蘭的領導人喊叔叔”。但文章承認,對伊朗實施新制裁的動議可能與美以要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的威脅一樣,可以用來恐嚇伊朗人,但也會嚇壞許多伊朗的關鍵貿易伙伴,畢竟伊朗每天250萬桶的石油產(chǎn)量對世界至關重要,威脅這部分石油出口等于是將脆弱的全球經(jīng)濟推向衰退。
事實上,石油的威力讓歐洲的聲音并不統(tǒng)一。據(jù)法新社報道,法國、德國和英國贊成抵制伊朗石油,但卻未能在 27國間達成協(xié)議。由于西班牙、希臘和意大利相當依賴伊朗石油,歐盟外交官說,歐盟27國外長在會議當中“將不會對德黑蘭實施石油禁運制裁”。根據(jù)歐盟公布的數(shù)據(jù),去年伊朗原油占歐盟原油總進口量的5.8%,是歐盟第五大原油供應國,僅次于俄羅斯、挪威、利比亞和沙特阿拉伯。
《日本經(jīng)濟新聞》1日稱,譴責伊朗的聲音由英國擴展至整個歐洲,急速加劇了歐洲和伊朗的緊張關系。在伊朗和歐洲各國相互指責當中,各項針對伊朗的制裁措施被提上議程,而伊朗也有可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等。這使得世界其他國家的經(jīng)濟都受到影響。報道稱,由于受伊朗的緊張局勢影響,世界原油市場開始出現(xiàn)動蕩,而日本是伊朗石油第二大進口國,如果伊朗的石油被禁止出口,日本將會受到巨大影響。?
“這是危險的攤牌”,英國《衛(wèi)報》如此評論驅逐伊朗外交官的行動。評論說,英國出于“外交自尊”把伊朗外交官驅逐出境,但這種針鋒相對的驅逐對雙方都不會有好處。評論說,直到現(xiàn)在,英國一直是迫使伊朗遵守國際規(guī)則的頭頭,在伊朗問題上,美國和其他國家往往喜歡聽從英國的意見,因為與華盛頓不同,我們有大使館,我們有監(jiān)聽站,我們能更好地了解情況。但如果沒有大使館,英國將變成一個旁觀者。而比失去一個大使館、失去一個讓我們得意的角色更危險的是,我們將被看成是美國人的代理?!度A盛頓郵報》也說,在德黑蘭核計劃導致緊張之際,歐洲與伊朗雙方任何一方與對方斷絕關系都將是危險的選擇。
伊朗要背水一戰(zhàn)
伊朗聲稱要“報復”歐洲的報復。據(jù)伊朗PRESS TV電視臺報道,伊朗外交部 11月30日發(fā)表聲明說,英國政府驅逐所有伊朗外交官并關閉伊駐英使館的決定是一種“消極”行為,非?!安萋省?,伊朗 “定會報復”。伊朗外交部發(fā)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說,伊朗重視自身國際義務,認為任何闖入外交駐地的行為均有違相關國際法規(guī),是“不可接受的”。他強調,伊朗示威者出于憤怒沖擊英國駐伊使館,這種行為不可接受,伊朗司法部門正在處理肇事者。
另據(jù)美聯(lián)社1日報道,伊朗已經(jīng)于周三晚間釋放了11名攻擊英國大使館的學生,報道稱,根據(jù)伊朗法律,這些學生可以被判長達3年的徒刑,但他們只被拘留了一天就獲釋了,顯然他們從伊朗高層那里獲得庇護。
1日的伊朗媒體上有很多“滿臉嚴肅的伊朗官員向西方發(fā)表強硬講話”的報道。比如伊朗最高法官把西方的制裁稱為 “恐嚇政策”,并警告西方國家中的“交戰(zhàn)國”要審慎行事,“伊朗民族決不會屈服于傲慢的霸權”。
“到目前為止與英國的關系對伊朗毫無益處,因此人民要求中斷與這個制造陰謀的國家的關系。” 伊朗伊斯蘭議會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委員會成員邁赫迪扎德的看法十分明確。他說,從事間諜活動、制造分裂并削弱伊斯蘭體制是英,國政客和該國駐伊朗大使的政策。通過他的判斷或許可以理解伊朗的行為動機。
俄新社1 1月30日分析說,伊朗的行為給西方傳達了一個強烈信息,表明了伊朗對可能遭受的軍事打擊的擔心,而民族主義的因素可能促使伊朗人團結起來反抗西方。報道援引德黑蘭大學教授馬蘭迪的話說,伊朗示威者攻擊英國大使館傳遞出強烈的信息,伊朗人對制裁非常憤怒,不想被這樣對待。伊朗人認為英國政府想讓人們受苦。他還認為,伊朗現(xiàn)在對與西方搞好關系失去興趣,因為伊朗可以與其他國家和睦相處,特別是金磚國家,伊朗人逐漸意識到,美國和歐洲國家的經(jīng)濟正在日漸衰退。
德國《柏林晨郵報》以“伊朗炸彈的真實性”為題說,德黑蘭的英國大使館被強攻像一個流氓的作品,伊朗在西方強壓下似乎在背水一戰(zhàn)。
?戰(zhàn)爭離伊朗有多遠?
在外交的報復與反報復輪回中,各方的軍事動作也多了起來。據(jù)法新社報道,伊朗海軍已經(jīng)用最新的射程為200公里的巡航導彈裝備丁自己的艦隊。這種國產(chǎn)的 “卡德爾”導彈是伊朗海軍最具有實力和精確度最高的一種武器,并能擊中各種目標。以色列國防部導彈防御機構負責人赫爾佐格周三說,伊朗正在研制能攜帶核彈頭的遠程巡航導彈,伊朗用的是最先進的技術,它能在低空飛行。
另據(jù)1日的德國《圖片報》報道,根據(jù)德國聯(lián)邦刑事局專家的調查,伊朗當局計劃在美國軍事打擊德黑蘭時襲擊美國在德國境內的空軍基地,干擾美軍的后勤補給。德國聯(lián)邦檢察院已對一名同伊朗駐德國大使館有情報聯(lián)系的德國商界人士進行調查。
德國電視1臺以“迫近最后的手段” 為題說,伊朗的激烈反應表現(xiàn)了伊朗在西方制裁下的困境,如果伊朗和西方都無法承受更重的壓力和意志,威脅將不斷升級,最后的手段——戰(zhàn)爭將上演。
美國《時代》周刊則把形勢形容為一場“世界地緣政治中的小雞游戲”:西方不斷增加賭注,威脅進行經(jīng)濟戰(zhàn)甚至真正的軍事行動,而伊朗認為它可以承受任何來自西方和以色列的打擊,并進行象征性的鳴槍警告。為了避免這場博弈升級成戰(zhàn)爭,雙方都必須有臺階可下,但目前的外交并沒有提供這種可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社會文化室主任田德文認為,近期發(fā)生的外交沖突不會加劇戰(zhàn)爭風險。因為要采取更加強硬的軍事干預需要長時間準備,估計美歐國家尚未做好這樣的準備。此外,在關閉大使館、撤離人員之后,伊朗與英國等歐洲國家已經(jīng)沒有繼續(xù)發(fā)生沖突的余地。最糟糕的結果是斷交,不過雙方恐怕都不在乎,因為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本報駐英國、美國、德國、日本記者紀雙城 李勇 青木 本報記者 段聰聰)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