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W4月22日消息??為優(yōu)化農村中小學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教育事業(yè)均衡、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海南省開展了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工作。調整后的農村學校情況如何?記者日前走訪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幾所鄉(xiāng)村中心學校,不少學校疾呼“希望多些優(yōu)秀的年輕的支教老師到這里來”。
保亭縣位于海南省南部內陸,五指山南麓,南鄰三亞市。全縣人口16萬人,其中黎族占56.2%,苗族占3.8%,其他民族占40%。南林鄉(xiāng)位于保亭縣南部,距縣城47公里。東接三道,西南與三亞市交界,北連新政。
據介紹,保亭縣已將6個鄉(xiāng)鎮(zhèn)和原農墾的31所小學整合到7所中心學校,整合學生1807人,教師239人。
由羅葵小學、什龍小學和南林中心小學整合成的保亭縣南林中心學校是記者走訪的一所六年一貫定點學校。這所海南最南端黎苗山區(qū)的鄉(xiāng)村中心學校建于1956年,現有教職工46人(教師37人),12個教學班(包括2個學前班),學生345人,其中80%以上為黎、苗族學生。
黃仁昌老師今年57歲,在該校已有36年,是現有最早一批在崗教師。在南林鄉(xiāng)萬如村黎族村成長的黃仁昌,自1975始在學校任三、四年級語文老師。
在學校56年發(fā)展的歷史長河可以捕捉到硬件設施的飛躍變化。黃仁昌說,“聽老一輩人講,1956年建校的時候,校舍用木條涂上墻壁,再蓋成茅草房。老師住宿的面積有二十幾平方米,教室五十幾平方米一間,一共6間。改革開放后,學校面貌大改觀,開始有水泥鑄成的教學樓和老師宿舍?!?/p>
黃老師更念念不忘的是一段“幸福時光”是“1968至1977年間的那兩三年,廣州中山大學等學校好多優(yōu)秀的老師下鄉(xiāng)來。(他們)都是專業(yè)老師、又是名牌學校下來的,當時我讀初中,印象很清晰。那些老師除了教課質量高,傳授的知識廣,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受到他們教育的那幾屆學生素質普遍比較高。仍記得有學生把學到的接電、安裝電的知識用到實踐中,讓整個村莊受益無窮?!?/p>
“短暫的幸福”過后,學校不得不直面一個“長期的現實問題”,即學校師資力量的弱小。該校教導主任符進民是南林鄉(xiāng)羅葵村人,他告訴記者,“我一直在本地讀書起來的,80、90年代中專就特別吃香了,那時候我的老師是從沿海的樂東、瓊海、陵水過來的,本地老師很少。就是因為1979年、1980年外地老師過來,才逐步把本地老師培養(yǎng)出來。他們教出本地老師。1986至1989年間本地老師陸續(xù)接上來,教育薪火傳承?!?/p>
雖然有二十余年教學經驗,45歲的符主任還是覺得“有點吃力,現在都用電腦了,學校電腦老師、專業(yè)的美術老師都沒有,我們都是按照之前老師的教法教學生?!背酥?,該校(教師隊伍)在不斷“自我發(fā)展”。符主任說,“我原來是高中文憑,經過脫產、函授,到大專?,F在我們函授的大專老師占80%以上?!?/p>
執(zhí)教二十余年,符主任明顯感覺現在的孩子“精”多了,“以前有學生不聽話,老師便佯裝從房頂的電視高頻鍋可監(jiān)視到不規(guī)矩學生,那些學生就穩(wěn)穩(wěn)當當坐端正了。現在你要這么講就會被學生揭穿??傮w來說現在小孩接觸面廣了?!?/p>
符主任笑稱,“這里比較封閉,很多老師不愿意過來,都愿留在城鎮(zhèn)??偟膩碚f這里本地老師居多,大多是土八路,不是正規(guī)軍。最希望現在二十幾歲的文憑高,有理論,有積極干勁的新型教師扎根我們鄉(xiāng)村。”
黃仁昌老師懇摯期望,“鄉(xiāng)村學校現在有電腦,各方面都比較到位了,希望多一點的老師下來?!蓖瑫r他毫不諱言道,“雖然(這里)生活清淡一點,比如電飯煲等生活用品南林沒有,要買好一點的要到縣城或三亞去買,這里到三亞有三十幾公里路程,因為山路彎曲,騎車要1個小時左右?!?/p>
由于歷史欠賬等原因,保亭縣教育基礎較薄弱,教育相對落后。2012年2月8日,南下該縣掛職支教的海口市25名中小學骨干教師走進保亭縣20多所中小學校進行對口支教。
保亭縣教育局局長蘇盛葵說,希望海口老師的到職能發(fā)生鯰魚效應。通過??诶蠋煂Ρ镜乩蠋焸鲙蛶?,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經驗和良好勤奮的工作狀態(tài)帶動支教學校。目前保亭縣年教育人才引進費為200萬,用于教育人才(包括教育行政人員、學校管理人員、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引進?!耙慌Ы汤蠋熑纹谝荒?,正在考慮第二批,具體還要跟??谑薪逃譁贤ā?,蘇盛葵希望對口支教“形成長效機制”,切實帶動保亭教育發(fā)展。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