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nèi)新聞>

“不合時宜”老人收藏百余枚毛澤東像章 被盜后自殺

??诰W(wǎng) http://6chong.cn 時間:2012-05-06 18:10

穿過時的軍裝,戴一身的毛澤東像章,李德才是陽高縣的名人。

?

  ??诰W(wǎng)5月6日消息? 30年來,李德才不厭其煩地尋覓著人群最密集處,開啟他激昂而冗長的演講。演講的內(nèi)容只有一個:紅色語錄。

  李德才去世兩個月了,整個陽高縣城都在談論他的死亡。人們用一種混雜著傷感與戲謔的口吻回憶著這位71歲老人的一生,如同悼別一座早已風化的紀念碑。

  2012年2月25日深夜,在自家種滿豆角與紅蘿卜的菜地里,李德才用一根紅褲帶將自己掛在了2米高的大棚支架上。直到次日早晨7時許,僵硬的尸體才被鄰居發(fā)現(xiàn)。

  縣城的人們能輕易地給他畫一幅肖像:五短身材,大眼粗眉,大檐帽永遠端正,墨綠軍衣顏色早褪,右臂戴上紅衛(wèi)兵袖章,全身滿綴著四十多枚明晃晃的毛主席像章。他總是推著一輛吱呀作響的紅旗牌28自行車,車后貼著三塊寫滿毛主席語錄的紙板,車前掛著一張臉盆大小的毛主席畫像畫像被老人當作了車牌。

  縣城里的人大多能清晰地回憶起他的聲音:洪亮,亢奮。激動時,他會咧開干裂的大嘴,露出兩排蠻橫而不齊整的黃牙,雙手像楊樹枝一樣搖擺。30年來,李德才如布道師一般,不厭其煩地尋覓著人群最密集處,開啟他激昂而冗長的演講。演講的內(nèi)容只有一個:紅色語錄。

  政府大院前,他對著來來往往的公務員高呼:“只有落后的領導,沒有落后的群眾!”

  體育場里,他跑著步,一遍遍地大喊:“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

  田畔地頭,他笑著熱情鼓勵田里的農(nóng)民:“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

  就連在街頭有人打架,他也會沖上前,攔下兩人,正經(jīng)嚴肅地表示:“要文斗,不要武斗……”

  有時,他也會得意自夸:“馬克思的博才,毛澤東的天才,劉少奇的文才,周恩來的人才,張春橋的口才,都不如陽高的李德才!”

  陽高四中歷史老師朱凱仍記得三十年前讀小學時,李德才就曾闖進學校,在國旗下高聲背誦毛主席語錄;他沒想到多年后已為人師,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仍懷抱著堅硬的革命情懷并試圖影響他人。

  小城里的人很早就竊竊私語,說李德才“精神有毛病”、“學毛主席語錄走火入魔了”……朱凱卻不這么認為,平日里的李德才和善、勤快,言語清晰,種菜為生,常推著個小推車走街串巷,“他只是滿肚子的不合時宜”。

  教了十多年的中學歷史,朱凱清晰地感知到那一段紅色記憶在幾十年間不斷地流失。課堂上,關于文革,他只用十五分鐘就講完了,對于學生來說,那只是一個沒有任何附加意義的名詞;孩子們對經(jīng)濟話題更感興趣,比如宋朝有沒有夜市。

  朱凱和他的同齡人能理解李德才身上"很可貴的忠誠",但90后的學生們則將老人視為了"瘋子"。聽著李德才演講長大的朱凱輕易就察覺到自己與時代的改變,這位"世界上最無奈的演講家"卻將記憶的時針固執(zhí)地撥停在了"紅色年代"。  李德才的死亡在小縣城里泛起波瀾。有人猜測老人的自殺,源于其視為珍寶的毛主席像章被盜;也有人估計老人身患絕癥,擔心無人照料而選擇自我了斷。更多的人則沉入了一種復雜而奇特的情緒。百度陽高貼吧里,網(wǎng)友"笨無煩"留言說:"每次看到掛滿像章的他自豪地走在陽高的大街小巷,高聲背誦著熟悉的詞語,讓我一次次想起那個瘋狂的年代和瘋狂的人,我們從瘋狂中走出,而李德才卻永遠留在了瘋狂中。"

  十余平米的陰暗小屋里,李德才給這個世界留下的全部遺產(chǎn)是:5本泛黃起皺的毛澤東選集,二十多個僅存的毛主席像章,一本貼滿了百余幅毛主席照片的影集,以及6幅楠木相框的毛主席畫像。遺物放在一個半米高的紅褐色米缸里,米缸里沒有一粒米。

  火紅的青春

  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李德才被選為隊里的會計,負責計算工分。這份差事讓他每個月輕松地就能拿夠工分,并能多分些白面。

  李德才人生最輝煌的時期,是四十多年前的“文革”期間。

  清朝時,他的父親李綠曾在衙門當差,后來回家做了農(nóng)民,母親張慧英則是纏著小腳的舊時婦女,貧瘠的土地及6個子女讓這個家庭陷入困苦難熬的境地。鄰居張明樹至今記得,李德才一家是方圓幾里最窮的,全家8個人躺在一鋪炕上,幾口人蓋一床被。土屋里,窗戶破爛裂縫,風刮一夜之后,只有人躺的地方還干凈著。

  革命時代的降臨改變了這個家族的命運。1950年,喧囂的鑼鼓聲中,9歲的李德才目睹著父輩們燒掉了舊的土地契約,換回了新的土地證。李德才得以讀完小學,并在逐漸成熟后擔起一家重責。

  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在陽高縣展開,李德才進入了西北12隊,聰明好學的李德才被領導選為隊里的會計,負責計算工分。這份差事讓他每個月輕松地就能拿夠工分,并偶爾能多分些白面。

  家里人都能吃飽了,年輕的小伙子興奮莫名。那年10月,李德才與張明樹參加了縣城組織的15萬人慶祝游行,第一次看見了滿天的焰火。張明樹還記得那晚,17歲的同伴望著火光映紅的天空,一遍又一遍高喊著“毛主席萬歲”,直到喉嚨沙啞。

  每晚收工后,小隊里六十多個年輕勞動力,都要聚集在龍王廟街的一間小屋里開會。煤油燈下,人們面對著墻壁上貼著的毛主席畫像,在隊長葉洪如的帶領下學習中央精神和毛主席語錄。

  這是李德才人生最為漫長且充實的學習階段。幾年后,這群莊稼漢的情緒開始懈怠,總有人在唱歌時趴在炕上睡覺,李德才卻始終是最嚴肅的一個,毛主席語錄背得最熟。鄰居到他家串門,也會發(fā)覺四面墻壁都掛著或大或小的毛主席畫像。

  也是從那時起,他的胸前一直佩戴著毛主席像章。

  后來,大哥結(jié)婚分了家,父親及二哥患病去世,幾個姐姐也相繼出嫁,只剩下李德才與母親二人相依為命,但這位勤快的民兵與毛主席的熱烈崇拜者,仍然沉浸在自足而穩(wěn)定的快樂中。

  24歲時,鄰居張明樹給李德才介紹了個對象,多疑的母親擔心媳婦對自己不好,孝順的李德才把婚事推掉了。旁邊的人勸他早結(jié)婚早生小孩,可以養(yǎng)老,他笑著說:“毛主席說了,不管工人、農(nóng)民,60歲就退休,有國家管著?!?/span>

  私下里,李德才偷偷對張明樹說:“以后生活好了,還可以娶個知青嘛。隔壁生產(chǎn)隊有好幾個人就娶了城里來的媳婦?!?/span>

  原以為未來會像花兒一樣展開的李德才,卻猝不及防地一頭撞上了時代的巨變與生活的逆轉(zhuǎn)。1976年9月,李德才與數(shù)萬群眾在新建好的縣城文化館前,頂著細雨,痛哭著告別了逝世的毛主席;1982年,土地下放,生產(chǎn)隊將機器售賣后,也隨之解散;1984年,年過七旬的母親病重去世。

  李德才分到了兩畝田,卻過起了伶仃一人的生活。在陽高人的眼里,自1980年代開啟,李德才就像被斬斷了根的樹,生命的時鐘永遠停滯在記憶中的年代。

  不合時宜者

  “這里有沒有賣毛澤東語錄?”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生氣地指著書架說:“《盜墓筆記》,怎么能賣這種大毒草?”

  古長城邊上的陽高,曾是漢與匈奴、唐與突厥、宋與契丹、明與蒙古相爭的軍事重鎮(zhèn),也曾有過城墻高聳、哨兵游弋的繁華時代。建國后,陽高褪去了昔日榮光,成為農(nóng)民占到八成以上的國家級貧困縣。

  然而1980年代以來開啟的經(jīng)濟浪潮,也席卷了這個偏遠的縣城。30年來,低矮的平房、泥濘的沙石路如蟬蛻一般消失,嶄新的商品樓、廣告牌、酒店、KTV拔地而起,整個縣城陷入了狂飆突進的城市化洪流中。

  如今,陽高縣城居民能收看的電視節(jié)目從12套增加到51套,固定電話從1978年的560戶發(fā)展到4.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shù)也已超過5.5萬。李德才仍終日操持著兩畝菜田,背誦著毛主席語錄,試圖如以往一樣生活。當他推著小車走進陽高縣城,卻發(fā)覺他成了陽高縣城里不合時宜的守舊者與游蕩者。

  他賣菜羞于與人講價,遇見老人還免費贈送,這讓他僅能勉強維持溫飽;他游走于大街小巷,收撿人們丟棄的毛主席像章或其他“文革”遺物,最終收集了一兩百個像章,裝滿一個小布袋。

  干完農(nóng)活之余,他穿上了軍裝,戴上了毛主席像章,成了人們眼中那個精力充沛、脾氣粗暴、愛管閑事的李德才。

  他有了最為著名的一句口頭禪:“該治理整頓了!”

  龍泉派出所的民警董翔曾看見他對著幾個正沒收小販推車的城管,大喊著:“你們是要為人民服務的!不是來給人民添亂的!”

  陽高五中學生曾少平常在新華南街十字路口遇見李德才,他正在吹著哨子,站在擁堵的車流中,揮舞著手臂,指揮交通。

  西街一家書店里,店員李萍萍則在一個下午碰到了推門而入的李德才,他問:“這里有沒有賣毛澤東語錄?”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生氣地指著書架說:“《盜墓筆記》,怎么能賣這種大毒草?”

  更多的時候,人們會看見李德才站在縣政府門口,針砭時弊,指點江山。

  二十多年來,李德才就像怪異的雕塑般出現(xiàn)在陽高街頭。人們看見他最后一次站在政府門前,是2009年開始的舊城改造。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舊城改造中,大南街、大北街、轅門街等主干道不復以往,共有22.3萬平方米的建筑被拆掉。最讓李德才痛心疾首的,則是縣文化館的消失。

  建于1974年、占地1400平方米的文化館是陽高縣的標志性建筑,也是李德才心中的圣地。他曾在這里哀悼毛主席的去世,也最愛在此發(fā)表演說。

  李德才最終發(fā)覺他無力阻擋文化館的被拆。2011年冬日的某一天,小販董俊強看見李德才站在文化館的瓦礫堆里,低著頭,茫然發(fā)著呆。在他身后,高高豎立著“陽高CBD商業(yè)核心地”的廣告招牌。

  棺材里的像章

  外甥秦東武操辦了老人的葬禮,合棺前他小心地將僅存的二十余枚毛主席像章,放在了狹小的楠木棺材中。

  李德才70歲之后,患上了高血壓及脊椎病,引發(fā)了雙手強烈的麻木疼痛。他無法再騎車,也不能再種菜。他只能將地租給了外甥秦東武??恐磕昶甙俣嗟耐恋刈饨鸷土賮韷K的低保生活著。

  在人生的最后一年里,李德才在陽高街上繼續(xù)游蕩。就連在郵政局門口整日閑坐的老人也瞧不起他,認為他“落伍了,陷在舊時代里出不來”。

  他曾去縣里肉聯(lián)廠找侄子李寧借錢,二樓的窗口涌出很多人頭,對著他笑嘻嘻地指指點點。侄子不愿意見他,掏出10塊錢,托人遞給他。

  “他沉在過去,可我得想著將來?!崩顚幊姓J很難理解叔叔的懷舊,他自己的父親在陽高一中當了一輩子的伙夫,“文革”期間死的時候,工資不到30塊,一家人根本吃不飽。如今他在一家私營公司幫忙收購農(nóng)副產(chǎn)品,每月賺一千多元的外快?!叭缃窬退闶谴蚬ぃ^得也挺舒心?!?/span>

  李德才仍熱心管閑事。2011年11月,在天池超市門口,李德才碰到了一個正在喝酒的男子。他如往常一般走過去,勸對方“喝酒適量,好好生活”,卻招來了一陣毒打。沖動的年輕人用30厘米長的鐵板,一直往李德才頭上“啪啪”地敲,直到暈倒。最終,可憐的老人被縫了二十多針。

  而更讓他陷入莫名憤怒的,則是毛主席像章的被盜。幾十年來,李德才收集了近兩百個款式各異的毛主席像章,這些像章被他視作珍寶,用毛巾擦拭得發(fā)亮,并小心地裝在一個布袋里。

  這些紅色紀念品曾在二十年來被人隨意丟棄,卻在最近5年成為了利潤豐厚的商品。金光街古玩店的老板陳強說,一個質(zhì)量較好的毛澤東像章,如今可以買到兩百元。如果成套,價格更高,購買的一般都是外地顧客。

  曾有人想要購買李德才的像章,卻被他用“斗私批修”狠狠頂回。他只會偶爾挑選一兩個,送給為他看病的醫(yī)生,或曾幫助他的人。

  不料2011年12月,在他外出閑逛時,盜賊撬開了鐵鎖,拿走了布袋。李德才只留下了身上帶著的二十余個像章。

  李德才病倒了,侄子李寧去看他。李德才喃喃地說:“怎么會這樣?”

  在人生的最后幾天里,李德才似乎陷入了對未來的莫名恐慌。2月24日下午,陽高中醫(yī)針灸診所的醫(yī)生呂軍在散步時,遇到了顫巍巍走在街上的李德才。像被奪走了魂魄,他口齒模糊地說:“醫(yī)生,我手麻,我手麻……”

  2月25日早晨,鄰居張明樹最后一次看見李德才。他依舊低聲且恍惚地說:“我手麻,以后怎么辦……以后怎么辦……”

  長期的貧困、孤獨擊倒了李德才,疾病及老無所依的恐懼似乎是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讓老人倒在了無人問津的死亡里。外甥秦東武操辦了老人的葬禮,合棺前他小心地將僅存的二十余枚毛主席像章,放在了狹小的楠木棺材中。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王瑩] [編輯:李昕昕]
版權(quán)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shù)設計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谌請蠛?诰W(wǎng)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jié)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谡胁乓菍稣\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chǎn)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fā)現(xiàn)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诿捞m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diào)整
尋舊日時光 ??诓糠帜贻p人熱衷“淘”老物件
??冢涸贫匆r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冢撼鞘猩v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冢洪L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诒狈悾ň①悾┗盍﹂_賽
??谔炜罩襟A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谧钪星?/a>
 
|
|
 
     6ch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诰W(wǎng)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wǎng)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