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中的楊乃文畫像
瓊海博鰲多乳坡上的楊乃文墓。
2008年,瓊海市政府將“楊乃文墓”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瓊海市博鰲鎮(zhèn)有座明代古墓,當?shù)厝硕剂晳T于稱之為“乞丐墓”,墓主楊乃文曾經(jīng)是元朝的一名官員,據(jù)傳入瓊后自甘流落民間,淪為乞丐,筑寮居住,死后一直有墓無碑,直到清代道光年間,其十五世孫楊永珖才率族人為他立碑。這座1830年所刻的墓碑,如今還屹立在黃土墳冢之前。
楊乃文是個神秘人物,不但在《元史》里找不到他的記載,族譜資料對他的介紹,也是寥寥數(shù)語,倒是民間流傳著不少他的故事。
在瓊海博鰲海邊小鎮(zhèn)西北方向約一公里處,有一道地勢較高、起伏不平的山坡,當?shù)卮迕穹Q之為“多乳坡”。山坡的正中間,是一座古墓,墓主是元代廣州市舶司提舉楊乃文。
8月27日,在楊乃文后人的帶領(lǐng)下,海南日報記者踏訪了楊乃文的葬身之地,了解到這位元末的官員,卒于明代初年,而到清代才有后人為其樹碑。
楊乃文的后裔頗多才俊,明清兩代,曾經(jīng)誕生了進士楊家冕,以及7位舉人和41名貢生。
山水長伴古墓
博鰲,這個萬泉河等三江匯聚入海處的小鎮(zhèn),向西,可遠眺青山,向東,便是蔚藍大海,風光旖旎,空氣清新。
瓊海楊氏先祖楊乃文的墓塋,坐落在博鰲一突兀而起的山丘上,由于起土很高,因此十分顯眼,旁邊佇立著幾棵高大的椰子樹。墓碑大致朝西,“俯瞰”著前方低洼處一大片綠油油的田野,站在墓前,清風吹來,雖在烈日之下,也頗覺涼爽。
墓地較為簡單,主要由墳塋、墓碑和前方的石五供、石質(zhì)燭臺構(gòu)成。墓碑高約1.2米,寬約60厘米,頂部弧形,石碑為玄武巖材質(zhì),碑體稍有斑駁,正中間直書“顯太始祖考誥授奉直大夫楊四府君、妣誥封五品宜人俞氏吳氏墓”;兩側(cè)各有3行小楷,文字不多,輯錄如下———
公諱乃文,字希堯,考功司員外郎諱祿公之孫、進士諱惇仁公之四子,與公諱乃圣同登進士第。原籍福建興化府莆田縣,至正十年庚寅,任廣東提舉司提舉,十五年乙未與子諱躋入瓊,住樂邑多坭坡。明洪武二年己酉卒,同妣合葬于屋之南,坐乙加卯。祭田十丁,苗米七斗五升正。道光一十年庚寅清明月吉日十五世宗孫永珖仝眾孫立。
根據(jù)墓志銘可知,墓碑是清代所立,一些地名和官名的寫法并未與此前的一致。如,興化在元代時應(yīng)為“興化路”而非“興化府”;又如,史上并無“廣東提舉司提舉”一職。此外,“道光一十年”的表述也不規(guī)范,明顯多了一個“一”字。
據(jù)王俞春編著的《中國歷代官署官名辭典》介紹,作為官署,“市舶司”的前身———“市舶使”,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的廣州,一般由宦官擔任;宋代在廣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杭州、密州(今山東膠州)等地設(shè)提舉市易司,置提舉官,職掌檢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稅,收購政府專賣品和管理外商等事宜。
《元史續(xù)編》稱,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政府先是在泉州、慶元(今浙江寧波)、上海、澉浦(今浙江海鹽)四地設(shè)立市舶司,后來又在杭州、廣州、溫州增設(shè)三處,先后共有7處。此后,經(jīng)過不斷裁并,到13世紀末,僅剩慶元、泉州和廣州3處。
元代的市舶司由行省直接管轄,每一司設(shè)提舉二人,官職從五品。
楊乃文墓碑上的這些訛誤或出入,并不影響后人對碑文的理解。楊乃文原籍福建莆田,父親楊惇仁和兄弟楊乃圣也是進士出身,1350年,楊乃文上任廣州市舶司提舉,1355年帶著兒子楊躋來到海南,住在樂會(今屬瓊海)的多坭坡(土話叫多乳坡,估計是碑文為了避俗的緣故)。進入明朝的第二年———1369年,楊乃文去世,被葬在住所前方的這個多坭坡上。
墓主經(jīng)歷之謎
作為一名五品大員,楊乃文為何攜子入瓊,是卸任,還是棄官?墓志銘和族譜資料都沒有提及,后人更不得而知。
不過,瓊海楊氏族譜中有兩首其他官員寫給楊乃文的贈詩,很值得今人考究。
一是廣東石參政張子政的《贈提舉使安置海南乃文公燕柳詩》:“蒼蒼松柏雪中生,送汝南溟萬里程。燕翼飛騰伸去志,鳳毛精選必題名。東風淡蕩飄征旌,柳線繞紆系別情。倘到珠崖高躍處,為吾興化播芳聲?!?/p>
一為廣州府同知王奇的《贈提舉使安置瓊南乃文公臨行詩》:“楊柳梢頭一葉新,好憑鳧燕駕南天。?;∫皇鴾喣惺拢艟迫I祖筵。總謂長安多近侍,哪知率事莫非臣。龜山圖劍隨君去,從此珠崖滿地春?!?/p>
兩首詩的標題都有“安置”二字,“安置”最早是宋代朝廷貶謫官員的一種方式,一般指定他們在某一地區(qū)居住??磥?,楊乃文當年是被貶到樂會居住的,只是為何遭貶,原因不明。
楊乃文的二十世孫楊冠雄告訴記者,由于資料缺失(其中可能有顧及后代安全的原因),民間盛傳的東西很容易從堪輿學的角度說開去,傳說楊乃文公攜子從博鰲港登陸后,夢到有人讓他到多乳坡居住,以“乞丐”的身份隱居于社會最底層,辭世后就地安葬,沒有碑記,故對這座孤冢,人們便以“乞丐墓”相稱。不過,他認為這只是一種民間口頭文學的傳說而已,很可能會掩蓋住了歷史事實的真面目。
楊氏宗親還說,楊乃文墓直到道光十年(1830年)才有墓碑,后來墓地遭到破壞,1985年,族人找回原碑,才又重樹起來。2008年,瓊海市政府將“楊乃文墓”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后代才俊熠熠
查閱瓊?!稐钍献遄V》,得知楊乃文的閩地先祖為楊時。楊乃文是楊時的十六世孫。楊時是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曾師從程顥、程頤,是宋代大儒、理學家之一,官至“龍圖閣直學士”,他和游酢是成語“程門立雪”的主角,是尊師好學楷模。楊乃文及其后人也都繼承了這個家族的讀書傳統(tǒng),可謂閥閱世家。
從第十三世開始,楊乃文的后人逐漸統(tǒng)一了名字里的派序,分別是“公可永家祚,維善慶全昌,克昭先世德,用作國之光”,現(xiàn)已繁衍到二十六代的“世”字輩。為他立墓碑的楊永珖就是十五世“永”字輩。
明代,楊乃文的八世孫、會同縣太平都(今屬瓊海潭門)大水嶺村人楊蒔參加萬歷己酉科(1609年)鄉(xiāng)試中舉,但他無意官場,而是回家侍奉老母,照顧兄弟,敦睦鄉(xiāng)鄰。楊蒔生活簡樸,粗茶淡飯度日,卻舍得捐資辦學,廣招生徒,學費減半,傳為美談。
清代道光丙申(1836年)恩科,楊乃文的十六世孫、太平都白銀樹村的楊家冕赴京參加會試中式,名列第九十五位,殿試時也頗受皇上賞識,道光皇帝甚至給他改名為“楊廷冕”。楊家冕先是被委派到江西,擔任丁酉科(1837年)的考官,次年赴任大庾(江西南部,即今大余)知縣。楊家冕為官清廉,惠澤一方,后升任惠州(今廣東惠州市)府學教授,留下頗多教澤,以至于他離任時,有幾百名士民攀轅擁輦,舍不得他離開,很多人還嘆息泣下。
致仕還鄉(xiāng)后,楊家冕于咸豐六年(1856年)被延請到瓊臺書院主講,可惜當年就去世,享年63歲。楊家冕的墳墓位于博鰲培蘭村附近的油潭嶺(也稱龍?zhí)稁X)上,為綠樹環(huán)繞,東望東嶼島,周邊景致,甚是怡人。8月27日下午,楊家冕的六世嫡孫、81歲的楊全瓊還帶記者實地參觀了這位“進士公”的墓地。
瓊崖革命先驅(qū)楊善集是楊乃文的十九世孫。
據(jù)楊氏宗親統(tǒng)計,楊乃文的后裔現(xiàn)已將近4萬人,分布在瓊海、文昌、萬寧、屯昌、陵水和臨高等13個市縣;明清兩代,族中曾經(jīng)涌現(xiàn)出一大批讀書人,除了進士楊家冕,還有7位舉人和41名貢生。
?
?
?
?
相關(guān)鏈接
瓊海:“小森林”打造綠色城市名片?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shù)設(shè)計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luò)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