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趪腋咝录夹g產業(yè)開發(fā)區(qū)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诮ㄑ?/a>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教育體制倒逼“起跑線”之殤
教育體制倒逼“起跑線”之殤
來源: 紅網 作者:樸魯 時間:2014-03-17 16:59
  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鄭強在中國青年網、未來網聯合主辦的“青年與代表委員面對面”訪談活動上提出,是家長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線上,他說到:“太看重了起跑線就會累死在起跑線上,這是害孩子的?!保?月12日中國青年網)
  
  這一席話把家長推到了教育的審判席上。誠然,現在家長越來越看重起跑線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似乎就沒有平息過。許多家庭過于看重孩子的學業(yè)功課,看重孩子的考試成績,考了幾分,考了幾名,直接關系到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課外補習班、興趣班層出不窮,家長苦心經營,孩子卻叫苦不迭。而除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作祟之外,攀比心理也驅使著家庭以“不甘落于人后”來教育孩子。曾有一度,“別人家的孩子”在網絡上躥紅,不少子女訴苦,最可怕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也好,工作也好,找的對象也好,簡直就是父母口中的“完美”模范。一對比,自己則是干啥啥不行,吃嘛嘛沒夠。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的孩子,已成為了家庭教育的常用手腕。家長們鞭策著、激勵著、安排著,剝奪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時間和機會。而貴州大學校長“是家長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線上”的言論也由此而來。
  
  的確,人生如果作為一場跑步來看,肯定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的時候怎么樣,并不能代表你最終的成績,馬拉松比的是耐力,是堅持力,教育也是一樣。但是孩子“累死在起跑線”上的責任全都在家長身上?筆者并不贊同。一般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這個家庭的全部希望,做父母的有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呢?
  
  中國社會資源分配不公,使得有些孩子一生下來就處于“劣勢”。中國的戶籍制度實行多年,由于地區(qū)發(fā)展不均衡,生活于大城市的孩子比小城市的孩子擁有更多的機會,享有更多的福利。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地區(qū)高考錄取線差別大,為了彌補最初的不公,有些地區(qū)的家長不得不咬牙對自己的孩子施壓,期望孩子能上一個更好的大學。雖然大學并不是一個人人生的終點,上了一個好大學并不能保證就能有個好的出路,但是,在中國大環(huán)境下,接受現有的教育體制,沿用現有的教育軌跡,是最穩(wěn)妥的選擇。畢竟大學沒畢業(yè)的人何其多,但是比爾蓋茨只有一個,逃離義務教育的何其多,但是鄭淵潔這樣的爸爸也只有一個。與其說家長要求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如說家長們被逼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上個好大學,無非也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中國目前的就業(yè)形式嚴峻,找個好工作談何容易。雖然好大學和好工作并不能完全劃等號,但是也是有巨大影響的。中國的高等教育資源也分配不均,國家提出“985”“211”這樣的概念,將一部分經濟實力、競爭力、師資力量、科研力量較強的學校甄選出來,對其進行政策傾斜和引導,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和投入,本身就造就了“好學?!薄安顚W?!薄懊!钡鹊鹊膮^(qū)別。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好學校大家自然都想去,而教育資源分配不公造成的好壞學校差距,也引導了就業(yè)形勢?,F在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環(huán)節(jié)上也延續(xù)了對高校的劃分,“985、211高校畢業(yè)”已經成為一個應聘的硬件,與其說是就業(yè)歧視,不如說是現行教育制度的產物,僅憑畢業(yè)院校一竿子就把不少人擋在門外,而高校錄取又是以高考分數為標準,這讓家長如何不卯足了勁逼著孩子好好學習?由此也可知,為何奧數如此火爆、興趣特長如此受歡迎,藝考熱一年賽過一年。高考這根指揮棒,不僅調動著學生和老師,也在調動著家長。
  
  光喊著讓家長改變思維,改變教育方式,卻不思索現象發(fā)生的原因,是不合理的。大多數的家長都是普通的人民群眾,不是教授,也不是專家,在教育上沒有深刻的認識,也沒有獨到的見解,“看得長遠”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試問一個普通的百姓,能將教育看得有多遠,大家能看到的,是這個學校好不好,要進這個學校要多少分,需不需要花錢走關系、興趣特長能加多少分等等這些實際的東西。看著孩子學習到半夜的身影,看著一天天加深的眼睛度數,家長除了心疼著急,更多的是無奈??梢?,“起跑線”之殤是現行教育體制倒逼的結果,呼吁的是教育制度的進一步改革。
  
  文/樸魯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