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境外屬合法玩具的仿真槍,不見得在境內就能夠被合法化。一旦被鑒定為槍支,那么這種看似從境外網購仿真槍的行為,就可能進入刑法的重罪規(guī)制領地。
因網購24支仿真槍被訴走私武器罪的19歲四川小伙兒,日前被福建省高院駁回上訴、維持無期徒刑原判。這樣的結果讓被告人父母難以接受,同時也引起網絡輿論的高度關注。從網友留言內容分析,走私仿真槍的罪刑爭論或許并不限于個案,在網購仿真槍現(xiàn)象日漸增多的情境下,這種論證或許有必要上升到公共政策層面予以化解。
我國向來對槍支管控極為嚴格,因而刑法對走私槍支的犯罪也處罰較重。刑法第151條規(guī)定的走私武器罪,起點刑就在7年。而根據(jù)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走私非軍用槍支十支以上的,就構成走私武器罪“情節(jié)特別嚴重”,最低量刑在無期徒刑。值得注意的是,該司法解釋還規(guī)定,走私管制刀具、仿真槍構成犯罪的,依據(jù)刑法規(guī)定的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處罰。
被告人所購的究竟是槍支還是仿真槍?對此,被告人及其家屬堅稱所購為“仿真槍”,只是用于游戲或顯擺;但是起訴書指出,經鑒定有20支具有致傷力,認定為槍支。而司法最終的判決結果,正是建立在這一鑒定結論基礎之上。
仿真槍究竟是不是槍?這個問題爭論已久。根據(jù)殺傷力,一旦被鑒定為槍支,那么這種看似從境外網購仿真槍的行為,就可能進入刑法的重罪規(guī)制領地。公安部于2008年曾制定出臺《仿真槍認定標準》,司法機關對此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去改變槍支的認定標準。究竟具備什么樣的殺傷力才認定為槍支而不是一般的仿真槍,這在目前依然需要依賴專業(yè)判斷。
實際上,“仿真槍”的概念讓本案的裁判結果遭遇質疑,但是具體的專業(yè)判斷往往十分復雜,并不被公眾熟知。司法機關無法直接作出專業(yè)技術上的審查,其只能依據(jù)現(xiàn)有的鑒定作出法律上的判斷。而對于什么樣的仿真槍能認定為法律意義上的槍支,現(xiàn)有的認定標準是否需要完善,則不能完全比照境外的制度。在境外屬合法玩具的仿真槍,不見得在境內就能夠被合法化,說到底這還是一個立法問題。至于無期徒刑與人們常識之間的巨大落差,在今后正常的法律救濟程序中,也并非沒有挽回的余地。畢竟刑法規(guī)定的走私武器罪,是以被告人明知是武器還予以走私的主觀要素為前提,倘若對仿真槍的武器屬性沒有認知,司法亦可按照普通的走私罪定罪量刑,以實現(xiàn)更好的社會效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