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1 方法:零食誘惑結果:5分鐘“拐”走2名孩子
新愛彌爾幼兒園位于??谑懈0泊?,是典型的城中村幼兒園。上午9點,老師撤離。由3名家長組成的“媽媽騙子團”,分別進入小班、中班和大班。向女士的女兒在小班,她進入了中二班。拿著準備好的發(fā)卡,她走向2名女孩?!斑@個發(fā)卡很好看,你戴上了一定好看?!毕蚺肯騼擅⒄故景l(fā)卡。女孩心有所動,但又有些猶豫。這時,向女士把手上的棒棒糖遞給了身邊的男孩??粗猩灾舭籼?,女孩目光充滿渴望?!鞍⒁虥]有了,我?guī)銈內ベI棒棒糖好嗎?”當向女士向2名女孩發(fā)出邀請時,2名女孩毫不猶豫隨她走出教室下樓出了大門。
這一過程,僅僅5分鐘。
實驗2 方法:聊天熟絡結果:3分鐘帶走2名孩子
隨后,向女士又再次返回教室?!拔沂悄銒寢尩呐笥?。”她熱情地和一名女孩聊天,隨后便和女孩聊吃麥當勞,坐旋轉木馬,到動物園喂魚。最后,她向女孩發(fā)出邀請:阿姨和你媽媽約好了一起去玩,跟我一起走吧。女孩終于放松了警惕,牽著向女士站起來。此時,坐在女孩身邊的小男孩看到女孩隨向女士離開,主動要求向女士帶著他一起出去玩。此行,向女士還“順手牽羊”帶走了這名小男孩。
實驗3 方法:去找媽媽 結果:內向孩子乖乖讓抱走
小班,一名阿姨先后拿棒棒糖,餅干,玩具引誘一名男孩和他走,但靦腆的孩子始終低著頭,背對著阿姨?!斑@個孩子有點內向,誰都抱不走?!倍阍谝慌杂^看的老師悄悄告訴記者。就在這時,阿姨拋出殺手锏“我?guī)闳フ覌寢尅保泻⒕谷晦D過身,乖乖讓阿姨抱走。
實驗4 方法:去買玩具結果:“騙”走4名男孩
大班的學生已經有些自我防范意識,當“媽媽騙子團”進入教室時,孩子們都非常防范,并大喊騙子。阿姨們則不為所動,繼續(xù)和男孩們攀談。漸漸地,孩子們放松了警惕。這時,阿姨告訴孩子們玩具不夠了,4名男孩馬上答應和阿姨出去買玩具。
當天上午9點半,防拐試驗結束。一數(shù)嚇一跳。新愛彌爾幼兒園總共有108名孩子,僅僅半個小時,“媽媽騙子團”總共“拐”走54名孩子。
家長驚心 親眼目睹孩子跟著“騙子”走了
充當“媽媽騙子團”的家長們,在“拐騙”別的孩子的同時,也在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向女士郁悶地告訴記者,自己的女兒便跟著“壞阿姨”走了,“阿姨說帶著她去玩,她就走了”。她告訴記者,平時也有對孩子進行防拐教育,但是孩子平日都處于安全的環(huán)境,身邊不是爺爺奶奶,就是爸爸媽媽,說了過后意識也不強。
“相信經過這一次實驗,會對她的內心有所觸動。”向女士希望幼兒園能經常開展這樣的實驗課。
老師提醒 要讓孩子熟記父母名字和電話
新愛彌爾幼兒園的老師告訴家長,平日一定要灌輸孩子“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在孩子能說話時,就讓孩子背誦所在城市和小區(qū)名字,要讓孩子熟記父母名字和電話。教會孩子識別穿制服的人員,教會孩子一旦在商場、公園等公共場所走失,要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員。
兒童防拐手冊
孩子防拐迫在眉睫,我們不僅要靠高科技技術打擊防拐,做好孩子的防拐教育,是較低危險地第一步。下面是一份值得借鑒的兒童防拐手冊,與大家分享。
第一步,是讓孩子學會對陌生人說“不”。
讓孩子有明確表達自己意見的勇氣,父母從小就要避免習慣性地替孩子說話。還要多找機會讓孩子練習用強烈的身體語言和堅定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意愿來保護自己。這里面有8個注意點:
▋1、允許孩子向成年人說“不”
研究表明,因為父母從小教育孩子:“要乖,要聽成年人的話”,所以9歲以下的孩子對“性罪犯”很少會說“不”。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如果覺得不對頭,比如有人想觸摸他們的私處,讓他們覺得很害怕或很不舒服,孩子可以用“不”來拒絕成年人的要求。必要時,孩子可以大聲呼救。父母不會怪罪他們。如果明知有人讓孩子做不應該做的事:比如,抽煙,欺負別的孩子,那么孩子也可以向他們說:“不”。
▋2、相信自己的直覺
有時候,孩子的“恐懼因素”具有強大的作用。但因為父母沒有教育孩子學會相信他們自己的直覺處理事情,所以孩子往往不會使用。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他們覺得自己面臨危險,可以使用自己的恐懼本能立即離開。不管在何種情況下,父母一定會支持他!
▋3、確保孩子知道如何撥打110
確保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家庭電話號碼和地址。在自家電話設置110快速撥鍵,教給孩子在緊急情況下?lián)艽?10電話的方式:明確告訴110接線員“我需要幫助”,如果當時的情況不允許談話,就摘下話筒放在一邊,以便警察追尋孩子的行蹤。
▋4、選擇一個家庭暗碼
選擇一個難忘的暗碼,只告知家庭成員或受信任的人。并告誡孩子不要告訴任何人自家的秘密暗碼。還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書寫的代碼(如“111代表被人誘拐”或“123代表有可疑的人跟蹤”),以便以使孩子在遇到麻煩時,和父母聯(lián)系。在加州,曾有孩子用這種方法得到了父母和警察的解救。
▋5、訓練孩子的應變方法:“放下手中之物,大聲叫喊,奔跑。”
告訴孩子,不要一個人去偏僻的地方。一旦碰到需要迅速擺脫的危境,可以丟掉任何攜帶的東西,大聲叫喊,并快速奔跑。如果可能,可以跑到就近的成年人身邊(最好是帶孩子的婦女),尖叫“救命啊!這不是我的爸爸!”。如果被陌生人帶走,要大聲叫喊,并拼命抓住周圍固定的物體,比如車門,自行車扶手等。也可以踢綁架之人的腹股溝或眼睛,躺在地上,不要輕易讓綁架之人抱走。告訴孩子:如果為了保護自己而傷害了別人,父母永遠不會責怪你。
▋6、同伴系統(tǒng)
哪怕是一分鐘,父母也不要讓孩子獨處。放學回家,孩子可以和同學結伴走回家。周末和同伴一起騎車上公園,上街。有個同伴在一起總比孩子單獨行事要安全。如果孩子需要用公共洗手間,父母應該和他們一同前往,以確保安全。
▋7、如果碰到困境,向誰尋求幫助
讓孩子了解可以尋求幫助的人員,例如,警察,保安等。在商店或飯店,父母可以讓孩子找商店或餐廳服務員幫忙。去游樂園,父母首先可以指出穿著制服的游樂園員工的。還告訴孩子,如果迷路了,可以找他們幫助孩子尋找父母。也可以和孩子約定游樂場中一個有明確標識的地點:比如“過山車”的入口,游樂園問訊處等一目了然的地方,“以防萬一”。
▋8、千萬千萬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如果父母在家,讓父母開門。如果獨自在家,千萬別應門。接電話時,別讓孩子說獨自在家,可以讓孩子這么說:“我父母現(xiàn)在有點忙,抽不開身,能麻煩你留個口信,我等會兒讓我父母回電話?!边@樣給人的感覺是家中還有其他人。
第二步,要幫助孩子認識可疑成年人的行為。
有時父母為了嚇唬孩子,用“陌生人很危險”的方式教育孩子,其實教育孩子認清什么是可疑的行為,更能讓孩子掌握保護自己的策略和技巧。讓孩子識別以下一些可疑的成年人的行為。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提醒孩子,和孩子探討這些情形,并讓孩子熟知如果碰到這種情況,應該采用的應變方式:
▋可疑行為1:尋求孩子的幫助
“我需要你幫我找我的孩子,你可以幫我嗎?”“你幫我找找我的小狗,好嗎?”向孩子強調,大人無論什么原因都沒必要向孩子求救。
▋可疑行為2:給孩子喜歡禮物或糖果等物
“你想要吃糖嗎?”“我的車上有一個滑板,你要嗎?”“如果你坐在我的腿上和我一起看視頻,我會給你我的一只小貓(我會讓你撫摸我的貓)等。
▋可疑行為3:佯裝有緊急情況
“快點!你媽媽出事故了,我?guī)闳メt(yī)院?!?/p>
▋可疑行為4:偽裝成其他孩子的父母
“你就是打我兒子的那個孩子。跟我來,我們去找你的父母?!?/p>
▋可疑行為5:假裝成警察等公務人員
“我是警察,這是我的徽章,你一定要跟我來?!?告訴孩子一定要給你打電話盡快核實有關情況)
▋可疑行為6:偽造成父母的朋友
“我是你爸爸的一個老朋友。他讓我過來看你,你能帶我去你家嗎?”
▋可疑行為7:讓孩子保守“秘密”
“如果任何一個成年人要求你保持一個令人不安的秘密,孩子完全可以把這件事和他所信任的父母、大人討論。
▋可疑行為8:向孩子詢問個人信息
“你家的地址是什么?如果你告訴我,我會送你一個玩具?!薄拔倚枰愕碾娫捥柎a,這樣我可以和你的父母聯(lián)系。”父母一定要告誡孩子:不要透露個人信息:如姓名,地址,電話號碼,所在學校,家長姓名,社會安全號碼,信用卡號碼。還可以說明,大人不問孩子的個人信息。他們問孩子的父母。(有一個例外是孩子的學校)。
和孩子一起探討以上可疑行為時,注意要以輕松的語氣。也可以穿插在和孩子一起談論游泳池的安全問題,安全過馬路的方法,廚房內的安全注意點同時進行。
適當演示給孩子看,是最好的辦法,比如外出時,可以指著停在路邊的車子,問孩子,如果有人讓你上車去拿你喜歡的DS游戲機給你玩,你去不去?等實地演習來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其他國家的“防拐”方法
美國:
(1)20時后不讓孩子一個人在家
(2)孩子“被拐”之后,政府馬上搜救
美國政府在應對“兒童走丟”這件事情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具體來說,在報案之后警方和媒體會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會派出大量人員進行大面積搜索。另外,當兒童被拐時,聯(lián)邦調查局也會在第一時間介入。
(3)完善的社會搜救團隊和資源
除了政府機關之外,美國還設有失蹤兒童服務中心,孩子走丟之后,家長可以在他們的網(wǎng)站發(fā)布尋人啟事,民間的專業(yè)搜救小組會幫助家長進行搜救。另外,美國還設有兒童局,無家可歸的孩子都可以在那里得到救助。
加拿大:孩子九歲之前不能單獨行動
在加拿大,不到九歲的孩子是不允許被單獨留在家中的。就算是12歲的孩子,他們要想單獨呆在家里,家長都得對他的成熟度進行考評,就算準備工作已經做得很充分了,獨處的時間也不能超過5小時。
澳大利亞:孩子不能單獨留在汽車里
澳大利亞除了規(guī)定孩子不能單獨在家之外,還對外出時候的安全做了一些規(guī)定。抱著嬰幼兒一起出門的時候,家長不能把孩子單獨放在車里。另外,有了孩子之后,家長會自覺地把車鎖換成安全鎖。
德國:一定要父母陪著孩子才能出門
德國法律對兒童安全措施進行了比較細致的規(guī)定,根據(jù)不同的年齡、性格和智商,法律上給家長提供了不同的執(zhí)行方案。德國法律明文規(guī)定,孩子不到12歲,出門時候一定要有父母陪伴,在家也一樣。
?
?
相關鏈接:
應采兒送兒子讀最貴幼兒園 一年學費近8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