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讌^(qū)內,地雷有的裸露在地表,有的深埋于地下。
2015年11月初,繼1992年、1997年邊境大掃雷之后,軍方中越邊境第三次大面積排雷行動正式開始。此次排雷的主要作業(yè)區(qū)域之一——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八里河村,1990年以來2人被炸身亡,33人因觸雷傷殘,其中9人不得不依靠假肢生活。
就在這個被地雷包圍的村子里,村民王開學自學排雷技術,花費11年時間排雷4000多枚,在雷場中開辟出一片118畝的田地。12月1日,記者跟隨這位民間“排雷專家”進入雷區(qū),體驗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排雷過程。
同村人屢被炸決心排雷
從文山自治州南下,經麻栗坡縣城,翻越幾座大山,山谷中的八里河村已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半山腰上的環(huán)村路,一邊是山谷,一邊是山崖。懸崖一側,幾處寫有“雷區(qū)危險,嚴禁進入”的石碑,時刻敲打著人們放松的神經。
如今,村里早已聽不到密集的槍炮聲,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戶戶院子里傳來的雞鳴犬吠。村里人絕大多數是苗族,極具民族特色的民房依山而建,在這片幽靜的山谷中,形成一個不規(guī)則的環(huán)形。
然而,就在35年前,這個小山村里卻是另一番景象。那時候,邊境線上的山區(qū)進駐了大批部隊。作為當年的主戰(zhàn)場之一,村子周邊槍炮聲不斷,硝煙彌漫,中越雙方在邊境線兩側的山上布設了數以萬計的各式地雷。
王開學仍清晰地記得父親觸雷后的情景。那是在雙方正式開戰(zhàn)一年后,王開學父親到村北的山頭上打豬草,不慎踏響了一顆埋在荒草叢中的越南地雷,“那種木殼的壓發(fā)雷,里面裝了200克TNT炸藥?!?/p>
聽見響聲的村民和部隊戰(zhàn)士一起把父親抬回村里,“雙腿和身上的衣服全都炸沒了,內臟也裸露了出來”,父親成為八里河村第一位因觸雷身亡的村民。那一年,王開學只有10歲。
然而,父親并非是王開學被地雷傷害的唯一親人。父親離世幾年后,他堂哥在放牛過程中踏上了地雷。王開學也在現場,他眼看著堂哥一條好腿變成了“拖布一樣的形狀”。
那一次,他自己也受了傷。碎片崩進他的大腿,給他帶來了終身殘疾,“當時只顧著送堂哥去醫(yī)院,他進手術室我才感覺到疼。”
上世紀90年代初,作戰(zhàn)部隊陸續(xù)撤離。那數萬顆地雷卻依然埋在邊境線兩側,威脅著村民的生命安全。
除了王開學的親人,村里其他人也飽受地雷的傷害之苦。村民陳正方曾三次觸雷,被奪去右小腿。同樣三次觸雷的王清明,右腿裝上了假肢,還失去了左眼。
據村民統(tǒng)計,戰(zhàn)爭期間,有4名村民在炮火中身亡,10多人被炮彈、地雷炸傷。而在戰(zhàn)后距今的20多年中,又有2名村民觸雷身亡,33人不同程度傷殘,其中9人不得不依靠假肢生活。
?、诖迕裨凇袄讌^(qū)危險”的石碑下種菜。
王開學說,地雷奪走了他的親人,占據著他們的土地。“地雷很可怕,我們必須反抗!”他之所以下決心搞光山上的地雷,除了仇恨,還有一些使命感,“該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凈土。”
無師自通的“排雷專家”
在八里河村,提起王開學的名字,村民們總會豎起大拇指,“就看他挖出來的那幾千顆雷,那真是英雄!”
從村西北的小路下來,第一戶就是王開學的家。一間雙層磚木結構的苗族民房,院中是平整的水泥地,豬圈、雞舍圍在院旁,水管里流淌的是可直飲的山泉水。在村子里,這樣的生活條件可算得上是中上等。
見有人來訪,45歲的王開學熱情地招呼大家進屋喝茶?!捌綍r,我喜歡擺弄一些玩意兒”,王開學點上一根煙,將過濾嘴一頭插進水煙袋的裝煙口。煙袋上黑色的數字編碼清晰可見,這是在他年輕時親手做的,用的是40火箭彈的外包裝殼,“當年,這東西在村子里多的是。結實得很,30多年了,還像新的一樣。”
用王開學的話說,他排雷的手藝,完全是無師自通,“要說老師,地雷就是老師,全靠經驗積累?!?/p>
2004年第一次排雷前,他已記不清多少次跑上山,蹲在裸露在土層外的地雷旁,一看就是幾小時?!熬褪怯^察它,通過它的外觀想象它的結構?!?/p>
慢慢地,王開學開始嘗試移動地雷,用的“家伙”是那把伴他多年的鐮刀?!拜p輕地把它從土里拿出來,然后全方位地觀察地雷”,哪里受壓,哪里有雷管,怎樣起爆,這些問題要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摸索得出結論。
他曾嘗試過查找地雷的相關資料,可在這個相對閉塞的小山村里,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山上的泥土中,王開學曾發(fā)現過一本當年布雷時留下的“說明書”,上面記錄了地雷的型號、生產批次,“還注明了地雷布設后的有效期限是60年”。至于其他信息,因說明書腐朽不堪,已完全看不清了。
王開學說,這附近山上的地雷有好多種,“72式防步兵雷、跳雷、絆雷,不同的地雷起爆原理和威力都不一樣?!毖芯棵糠N地雷都要經過重復“觀察摸索”的過程,“會了一種,再看其他的就快了很多?!?/p>
如今,在他眼里各式各樣的地雷就像玩具,他更喜歡用“玩”字描述自己的排雷過程。然而,回想起第一次排雷的情形,王開學坦言,盡管具體情景已經模糊,但“那出了一身的冷汗還是記憶猶新的”。
?、弁蹰_學點燃引爆地雷的炸藥,炸藥依舊有效。
11年排出118畝安全田
王開學在水池邊仔細打磨著鐮刀。妻子說,這是11年來,他每天清晨出門前必須要做的事。
從家里出發(fā),沿環(huán)村路向西南進入山區(qū)。王開學介紹起這段路的由來,“我們現在走的路,是當年部隊修的,為的是往山上陣地運補給”。
在一處路面稍寬的位置,王開學放緩了腳步,“軍隊修的路就到這兒。后面的路是我自己開的,直通到我那塊田里?!彼f,開這條路是為了能讓車通到田邊,“耗時1個多月,也曾遇過地雷,有60多顆吧,很快就排掉了?!?/p>
在經過一處寫有“雷區(qū)危險”的石碑后,放眼被薄霧籠罩的山坡,一排排玉米稈、咖啡樹、黃花梨樹苗映入眼簾,與周圍的荒草叢生形成鮮明對比。
王開學回憶,2004年,他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排雷的。起初,他每接觸一顆地雷都會害怕。每當妻子問他去哪,“我都說山上有塊兒地能種,根本不敢提排雷的事。如果說了,老婆肯定不能讓我冒這個險?!?/p>
直到他成功開出了好幾畝田地,才把妻子帶來,“當時她看到成堆的地雷堆在地上,(嚇得)都不會走路了?!?/p>
王開學望向山頂,“上面就是戰(zhàn)時雙方反復爭奪的山頭?!彼爬椎倪@片區(qū)域,則是當年我軍的“08陣地”。
戰(zhàn)爭后期,由于向南幾百米就是國境線,為防止敵人小股部隊的秘密滲透,陣地上布設了大量的地雷,“主要是72式反步兵地雷,密度非常大。”
為確保開辟的田地絕對安全,王開學在排雷過程中,把每寸土地都翻了五六遍,翻動的土層平均深度超過30厘米,“一點兒可疑處都不能放過,這可不是開玩笑的?!?/p>
他甚至搭起一座小木屋,扎根于雷區(qū)。經過11年開墾,這塊山坡上的田地不斷向東西兩側和南側的中越邊境延伸,總面積已達到118畝。此間,他排出的地雷總數已無法準確計算,“四五千顆肯定是有的,光是開始的一小片地,排出來的雷就裝了整整6個大背筐。后來被我挖個坑,放里面一把火燒了?!?/p>
?、芘爬灼陂g,王開學搭起一座木屋,扎根于雷區(qū)。
在這片從地雷陣中硬生生奪回來的土地上,王開學先后種起了玉米、菠蘿、咖啡等作物,后來又添了黃花梨樹,“不期待馬上看到效益,只希望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干凈的土地。”
勇者手下的精細活
記者跟隨王開學來到田地西側的一片山坡,枯死發(fā)黃的雜草和剛剛長出的新草交織在一起,覆蓋在土地表面。仔細觀察,裸露在地表或半截埋在土里的地雷到處都是,令人不寒而栗。
王開學說,大約在兩三年前,他在這片地上噴灑了除草劑?!跋肱爬紫瘸荨保@是他在多年排雷過程中摸索出的鐵律,“目的是讓上面的荒草全部爛掉,讓地雷充分暴露出來”。
“看得見的(地雷)只是一小部分,多數都埋在土里呢。”說話間,王開學已走到他開辟過的道路盡頭。他提示身后的記者,“千萬不要動,前后左右的草地里都是地雷。只有這條路是安全的,不要亂踩”。
王開學所說的路,其實就是他先期探查摸排過程中挖出的土坑。它們隱藏在荒草之中,面積只容成年人雙腳站立,若不經仔細查看,很難與周圍地面相區(qū)分。
他走到最前面的一個土坑里,俯下身,抽出腰間的鐮刀,用刀尖在面前的地面上輕柔迅速地刨著土,“這個必須要輕,下面有雷的話,太重了直接就會炸掉?!?/p>
他說,當年布雷時,戰(zhàn)士們用工兵鏟撬開土皮,“鏟子不撤走,直接把地雷放在下頭,再蓋上土皮?!卑殡S數十年風吹雨打,有些地雷露出地面,有些則被泥土掩埋,“加之這山坡,當年整個被越南炮彈炸過一遍,地雷埋藏的深度更不好估計了。”
因此在探雷時,需要對土層做出準確判斷。如果是當年的“本土”,則需下挖30厘米左右探查?!叭绻潜慌趶椪ㄆ鸬哪嗤粮采w了,就要挖得更深?!?/p>
在此后的半小時里,記者踩著王開學探查過的土坑,一步步來到一塊大石頭前。在此期間,他不斷提醒記者,兩腳踩在土坑中不要亂動,甚至兩個坑之間僅20厘米寬的地面也不許觸碰,“如果中間有一顆雷,不用踩實,我們倆就報銷了”。
就在這塊大石頭下,王開學用鐮刀輕輕刨出了5枚集中在一起的地雷。鐮刀尖每次與地雷接觸,都讓人心頭一緊,“這種密度的地雷,需要人精神高度集中,稍有差池,一切都完了”。
希望后代有片凈土
帶著剛剛探到的5顆地雷,記者跟隨王開學回到安全區(qū)。在田邊一個石洞旁,王開學移開覆蓋在洞口的樹枝,里面存放了10多顆沒有拆除引爆裝置的地雷。
?、萃蹰_學在用自制工具排雷。
他拿起一顆茶杯蓋大小的深綠色塑料地雷,抹掉底面的塵土,幾個黑色的數字編號露了出來。“看看,這就是72式反步兵地雷。里面有100克TNT炸藥,踩板上的壓力超過2.5公斤就會引爆?!?/p>
王開學又拿出一個自制的“U”形鐵片,插進地雷底部的插口輕輕旋轉幾下,一個中心帶有黃色金屬管的圓盤被拆了下來。“看見了嗎,這個金屬管就是雷管,旁邊的是起爆火藥。你看那雷管,一點兒沒生銹。如果踩上,百分百會引爆?!?/p>
隨后,他輕輕旋轉地雷殼體,分離了上層踩板,黑褐色的TNT炸藥露了出來,“這是100克(TNT),里面沒有鋼珠。踩上并不致命,但一條腿肯定是沒了。”
幾分鐘之內,十幾枚地雷被王開學解除了爆炸裝置。他告訴記者,在附近山區(qū)常見的還有絆雷、跳雷,甚至是帶支架的“闊刀地雷”,“那些我都‘玩’過,知道怎么拆,很輕松的”。
在他看來,只要了解地雷的結構和引爆裝置,拆卸并不危險?!拔以疬^雙層地雷。上下層間有一塊電子板,拆除時要剪斷電線,那才是真正難拆的雷”。
王開學回憶,從2004年至今,他走遍村子附近的每個山頭,“哪里有雷,哪里沒有,什么類型,有多少,我心里都清楚。”拆雷多年,他從未失手。
“這種事不敢大意,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地雷構造后才能做。動作要輕,不能使蠻力?!比绻杏X心情不好或注意力不夠集中,他是斷然不會進山排雷的。
為確保萬無一失,王開學會把拆除過引信的地雷收集起來,“有些被政府或部隊收走了集中處理”。更多時候,他會挖個深坑把地雷燒毀,然后埋起來。
在王開學心里,他希望把這塊地雷包圍的田地擴大到150畝,然后種上黃花梨樹,讓自己的子孫后代有一片能夠維持生活的家業(yè),“這個希望,我相信可以實現”。
記者手記
愿雷場早日掃清
山高、路遠、霧大,這是八里河村給初到之人最為直觀的印象。綠油油的菜地,環(huán)繞谷底的苗族民宅,彎彎曲曲的小路連通各家各戶,正可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用村民的話說,這里是純粹的原生態(tài),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自家種的米,燉的是自家養(yǎng)的豬、牛。也正是這個“原生態(tài)”,讓村民時常遭到外人的嘲笑,“不就是窮嘛”。
除了山里的地雷、路邊的石碑,和個別村民保留下的火箭彈外包裝,戰(zhàn)爭的元素在這里已不多見。當然,也只有年輕人手中的智能手機和少數村民家中的摩托車,才能讓人感受到一絲現代生活的氣息。
在這里,村民習慣把自己稱為“邊民”,把遠離邊境的地方稱為“內地”。和“內地”的農村一樣,他們也把土地視為立身之本。而在這里,土地正是最金貴的東西。
村長王開富說,八里河村有耕地、集體林地共2000多畝。村里人種植蔬菜、稻谷、玉米,飼養(yǎng)豬、牛、雞等家畜,大多只夠自給自足。
“現在,年輕人能讀書的讀書,讀不出去的也都在外面打工”,村里的殘疾人代表王清明說,“剩下的都是孤寡老人、留守兒童,還有像我一樣的殘疾人”。
王清明說,他痛恨戰(zhàn)爭,恨它奪走了夢想、健康甚至生命。“不過,戰(zhàn)爭讓外國人再也不敢欺負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公路,讓我們有機會看看外面的世界”,回憶起幾年前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的情景,王清明的眼睛濕潤了。
如今,村里因觸雷致殘的33名殘疾人,每年都能享受政府下發(fā)的三種補貼。但這里仍能看到帶著假肢的村民們在田間勞作,甚至上山拾柴、修剪樹木。
夕陽下,執(zhí)行第三次邊境大掃雷任務的部隊正在開展訓練。剛剛從昆明更換假肢歸來的村民坐在村口,遠遠地望著,他們期待著掃雷部隊能早日掃清雷場,趕走這籠罩在八里河村上空20多年未散的陰霾。
?
?
相關鏈接:
中越邊境云南段排雷 400余尖兵臨戰(zhàn)訓練【組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