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13日,人民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俠客島”先后刊發(fā)了習近平總書記文章《我的文學情緣》,14日,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全文刊登該文。
在這篇文章里,習近平嘮家常般地談起他的文學閱讀史。從孩提時“岳母刺字”的刻骨銘心,到為官寧德時對壽寧知縣馮夢龍的心有靈犀,從梁家河窯洞里手不釋卷讀《浮士德》,到古巴首都哈瓦那兩度憑吊海明威,雕刻時光般的講述,把人帶入了一段文學滋養(yǎng)、理想激蕩的時空之旅。
深情的回憶和親切的講述,透露出習近平對文藝事業(yè)的深厚感情,對文藝創(chuàng)作的熱切期待。如果說《講話》是總書記從黨和國家層面對文藝工作做出定位和提出要求,那么這篇《我的文學情緣》則更多地從他個人閱讀欣賞經(jīng)驗角度,印證了文學藝術給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兩者互為表里,深化著我們對文藝創(chuàng)作時代使命的理解。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發(fā)表重要講話兩年以來,文藝界乃至整個中國社會對文藝創(chuàng)作的關注和努力更加升溫。文藝如何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如何更加有益于世道人心,怎樣以文化的方式塑造中國獨特的國家形象,以文化自信和中國精神助推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要扛起肩上的重任,中國文藝還需進行有闖勁、有韌性的不懈探索。
頂著PM250,還跑了個“馬拉松”,就為了這本書?
在國內外不同場合,習近平多次談到中外文學名著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他讀過的小說,看過的作品,如果有細心的人整理一下,絕對是一份長度可觀的清單。
2014年,訪問德國時習近平專門提到:“我演講中提到的一些東西不是誰給我預備的材料,確實都是我自己看過的?!?/p>
“比如《浮士德》這本書,我是在上山下鄉(xiāng)時,從三十里外的一個知青那兒借來的。他是北京五十七中的學生,老是在我面前吹牛,說他有《浮士德》……”
習近平還記得村里的土路:“這一路過去,走一步那個土就往上揚,比現(xiàn)在的PM2.5可難受多了。后來回憶當時的情景,我開玩笑說,那叫PM250……”
什么?青年習近平頂著PM250,還跑了個馬拉松,就為了一本《浮士德》?
真的,不但習近平對《浮士德》“愛不釋手”,那位“吹?!钡闹嗯笥褞状稳哌€,最后還是不放心,竟然也跑了個“馬拉松”,把書取走!
一本小說,您二位至于這么拼、這么掛心嗎?
真的是掛在心上了。時隔四十多年,習近平出訪德國,跟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德國漢學家聊起來,還恨恨地說,“我當時看《浮士德》看不太明白。”
當聽說德國人也不是都能看明白,他幽默地說:
“看來不是因為我太傻。”
看出來了,您也是位段子手!
不僅如此,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還信手拈來《浮士德》的典故,來譬喻西方的“中國威脅論”:一些人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認為中國發(fā)展起來了必然是一種“威脅”,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國就要攝取世界的靈魂。盡管這種論調像天方夜譚一樣,但遺憾的是,一些人對此卻樂此不疲。這只能再次證明了一條真理:偏見往往最難消除。
在《浮士德》的故鄉(xiāng),用《浮士德》的典故,來反觀西方社會的偏見,一定說到聽眾的心坎里了吧?
從黃土高原的窯洞到歐洲大陸的講堂,從20上下的年輕人到泱泱大國的領袖,《浮士德》或深或淺、如影隨形的陪伴,可以看到經(jīng)典對人的影響之大!
順便破個悶兒:猜猜北京五十七中的這位“吹?!钡闹嗍悄奈唬?/strong>
古有懸梁刺股,今有撤褥澡雪
那么,除了《浮士德》,還有哪些作品陪伴習近平的青年時代?怎樣改變了這位知識青年的人生?
這類作品還有海明威的《老人與?!?,習近平說: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后來,習近平兩次去古巴,第一次是在福建工作的時候,專門到海明威寫作的酒店吃了一頓飯,第二次去古巴,習近平時任國家副主席,他專門去了海明威經(jīng)常去的酒吧,還嘗試了海明威最愛喝的一種飲料“莫希托”,體驗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
兩次訪古巴,兩次憑吊海明威,可見《老人與海》給習近平留下多么刻骨的記憶!
還有哪些作品改變過習近平的人生?那時候他住在梁家河窯洞里,讀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當讀到主人公拉赫美托夫為了磨練意志,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甚至睡在釘板床上,扎得渾身是血。受這種精神鼓舞,習近平干脆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下雨的時候淋雨,下雪的時候搓雪,在井臺邊洗冷水澡。
有道是,古有懸梁刺股,今有撤褥澡雪!
“爆發(fā)性的震撼力量”到底是怎樣一種體驗?
那么問題來了,在習近平看來,究竟什么是“偉大的作品”?或者問,“偉大的作品”到底長啥樣?
請看官逐字掃描以下這句:
“我看《悲慘世界》,讀到卞福汝主教感化冉阿讓那一刻,確實感到震撼。偉大的作品,就是有這樣一種爆發(fā)性的震撼力量,這就是文以載道。”
如果讀過《悲慘世界》,你一定記得這一幕。
主人公冉阿讓是個悲慘的小人物,因為偷一塊面包和多次試圖越獄,被判處19年苦役。后來卞福汝主教收留了碰壁、落魄的冉阿讓。冉阿讓心存感激,但還是把主教唯一的奢侈品銀餐具偷走了。剛走不遠就被警察抓到主教面前。這時,只須主教證實,冉阿讓將再次成為階下囚。
注意了!請給個特寫——
鏡頭對準了忘恩負義、爛泥扶不上墻的冉阿讓,滿臉愧疚,一身惶恐。緊接著,鏡頭反打給了卞福汝主教。出人意料,主教一臉的溫和:“我真高興看見您。怎么!那一對燭臺,我也送給您了,您為什么沒有把那對燭臺和餐具一同帶去呢?”主教的這句話,解除了冉阿讓的倒懸之苦。臨別時,主教低聲說:“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您允諾過我,您用這些銀子是為了成為一個誠實的人?!薄叭桨⒆專业男值?,您現(xiàn)在已不是惡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贖的是您的靈魂,我把它從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棄的精神里救出來,交還給上帝?!?/p>
在這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卞福汝主教善良的用心,更有他過人的智慧,他不動神色的反應,免除了冉阿讓的牢獄之災,讓他洗心革面,徹底點亮了他的新生!
列位看官,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一首歌、一句話、一首詩,讓你從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直沖大腦,甚至忍不住熱淚盈眶,感到自己的生命升華了?不錯,青年習近平就是被《悲慘世界》的這種體驗給震撼了!他不禁感嘆:偉大的作品,就是有這樣一種爆發(fā)性的震撼力量,這就是文以載道。
從心理學上講,這種終生難忘的震撼就是:高峰體驗(peak expirence)。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這樣描述高峰體驗:也許是熱戀,也許是音樂,也許是某些創(chuàng)造性的瞬間,或者就是一本書、一幅畫,突然擊中你,讓您進入生命中最美妙的體驗:幸福,狂喜。高峰體驗讓人感受到完全真實的自我,是人的自我實現(xiàn)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高峰體驗不僅僅就是“嗨”了一下,它會讓人從此以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和整個世界,讓人覺得生活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并不斷重復下一次“高峰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人就實現(xiàn)了潛力的最大化和人性的完滿。
人在高峰體驗中使自身靈魂得到凈化和升華,就是習近平說的“文以載道”吧!這也是習近平心目中偉大作品的樣子!
怎樣講好故事
對于最當下的電視節(jié)目、電影,習近平還是很關注的,至少拿著遙控器“換來換去”。一個火了,一堆跟風;手法陳舊,年輕人不接受……這些觀眾反映突出的問題總書記都注意到了,而且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甚至直接點了題!
習近平還表揚了徐克導演的電影《智取威虎山》“有點意思,年輕人愛看,特別是把現(xiàn)實的青年人和當時的青年人對比,講“我奶奶的故事”,這種聯(lián)系的方法是好的”。
另外,對于文革樣板戲《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浜》等,總書記沒有一概否定,而是辯證地提出要用貼近現(xiàn)實的、更加戲劇性的方法拍,把元素搞得活潑一點,“都能拍得很精彩”!
不廢話,直接上原文:
1、破除“羊群效應”,要多樣化、提高質量
文藝創(chuàng)作要在多樣化、有質量上下功夫。當前存在一種“羊群效應”,這邊搞個征婚節(jié)目,所有的地方都在搞談戀愛、找對象的節(jié)目??粗袔资畟€臺,但換來換去都是大同小異,感覺有點江郎才盡了。
2、拓寬思路,不要都是凄凄慘慘的
還是要搞點有質量、有特色的東西。我們有很多歷史題材可以拍,不要都是凄凄慘慘的,老是說甲午戰(zhàn)爭我們被打得一塌糊涂,馮子材鎮(zhèn)南關大捷、戚繼光抗倭,這些都可以拍一拍。要開拓思路,除了戚繼光、馮子材,還有其他人物和故事。
3、好故事講得好才有生命力
現(xiàn)在的問題是怎么講好故事?故事本來都是很好的,有的變成文藝作品以后,卻失去了生命力。《智取威虎山》拍得還有點意思,手法變換了,年輕人愛看,特別是把現(xiàn)實的青年人和當時的青年人對比,講“我奶奶的故事”,這種聯(lián)系的方法是好的。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好的故事,可以演得非常鮮活,也會有票房。像《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浜》等,不要用“三突出”的方法拍,而是用貼近現(xiàn)實的、更加戲劇性的方法拍,把元素搞得活潑一點,都能拍得很精彩。?
?
相關鏈接:
時代呼喚有質量、有特色的文藝作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