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魯瑞林:從長征中走來的隴原紅色將軍
海口網 http://6chong.cn 時間:2016-10-16 17:08
魯瑞林(資料圖) 本網記者 宋芳科 祝彥軍 他是窮人家的孩子,為了躲避戰(zhàn)亂和家人舉家逃難在榆中縣挖了兩口窯洞安家。他更是二萬五千里長征中隴原兒郎的傳奇,為了掩護中央軍委和機關撤離婁山關,身中三彈仍堅持戰(zhàn)斗,誓死執(zhí)行中央命令。他就是長征路上走出的隴原紅色將軍魯瑞林。 寧都起義走向革命道路 魯瑞林,1911年出生于臨夏。僅僅讀過一年的私塾,從8歲起就放牛、耕田、種莊稼。為了逃避戰(zhàn)亂,父母帶著他們兄弟四人一路乞討,翻過了馬銜山,來到了榆中縣馬坡鄉(xiāng)馬坡村挖了兩個窯洞安了新家。父親和兩個哥哥給有錢人種地做工,自己給地主放羊,母親在家做簡單的家務并照看小弟弟。 追溯魯瑞林參軍的歷史,還要和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相結合。 1926年至1928年的北伐戰(zhàn)爭時期,甘肅不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力、物力支持,而且也提供了極大的人力支持,先后有12萬人參加了北伐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士最后到底有多少人解甲歸田,有多少人戰(zhàn)死沙場,迄今還沒有人知道。他們中只有一部分人被編入馮玉祥部的國民黨26路軍中的5000余名甘肅籍官兵,魯瑞林就是這批官兵中的一員。 1931年蔣介石派第二十六路軍入贛“圍剿”紅軍。魯瑞林也隨部隊進駐江西寧都。由于孫連仲部隊的士兵是北方人,調到江西后水土不服,大批士兵死亡,加上蔣介石對雜牌部隊的歧視,反蔣情緒日益高漲。特別是“九一八”事變后,第二十六路軍廣大官兵厭戰(zhàn)反蔣、要求北上抗日的情緒日益高漲。1931年12月14日,二十六路軍乘孫連仲去南京之機,在參謀長趙博生、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等人的率領下,舉行了起義,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紅軍第五軍團。魯瑞林等隨起義部隊成為光榮的紅軍戰(zhàn)士。 長征路上顯露男兒本色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此時,紅五軍團的老部隊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二,但還有1000多名甘肅籍紅軍指戰(zhàn)員隨軍參加長征。英勇的紅五軍團在長征中擔任后衛(wèi),先后參加了突破湘江、搶渡烏江、巧奪金沙江、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紅18團在掩護中央軍委和機關撤離婁山關時,魯瑞林率全營官兵擔負阻擊任務,身上三處中彈仍然堅持戰(zhàn)斗,堅決執(zhí)行朱總司令“要頂住”的命令,出色完成阻擊任務,收到軍委電令嘉獎。對于這段長征歷史,魯瑞林的兒子魯五一深情回憶道“長征是父親戎馬生涯里最艱苦的一段,幾次受傷,可以說是死里逃生。在掩護中央軍委和機關撤離婁山關時,父親率全營官兵擔負阻擊,雖然身上三處中彈,仍出色地完成任務。魯五一說,新中國成立后他跟父親回貴州,在遵義會議舊址他知道當年這個有重大決策意義的會議,就是父親負責寶貴工作。那時候父親已經在槍林彈雨中打出了名氣,組織很信任父親。 魯五一說除了這段歷史,在長征路上過草地又太多的故事說不完,而父親魯瑞林三次過草地的經歷更是他們值得學習的寶貴財富。第一次過雪山草地是最艱苦的,實在是太苦了,父親都懷疑自己能不能活下來。因為是收尾的殿后部隊,后有追兵圍追堵截、前面所有能吃的都沒了,連野草樹皮都沒有了,父親差一點喪命。當時部隊給父親配了一匹馬,馬背上馱著文件、資料等東西,餓到不行了也不能殺馬,因為馬馱的東西人是扛不動的,也幸虧有那匹馬,它把父親從草地上帶出來。父親當時生病,又病又餓,雙腿發(fā)軟,走不出去就只有死路一條,迷迷糊糊中父親拽著馬尾巴走出來,一出草地就癱倒了。 一代將星光芒永存 長征勝利后,魯瑞林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均立下汗馬功勞。特別是解放大西南更是在人生經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1955年9月魯瑞林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曾任昆明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共云南省委書記、中共貴州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qū)副司令員。1999年7月于廣州逝世,享年88歲。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盧氏:山區(qū)種連翹“撬”動貧困
【網絡媒體走轉改】重慶黔江紅色老區(qū)百姓搬進幸福生活
【網絡媒體走轉改】黔江高山生態(tài)扶貧搬遷 特困戶住上新“洋房”
【網絡媒體走轉改】黔江水市村:紅色鄉(xiāng)村游引入互聯網
相關鏈接:
[來源:中國甘肅網] [作者:] [編輯:陳曉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