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工匠精神”需要勞動者對所從事的職業(yè)有一種奉獻精神,但社會也不應總是讓“老實人吃虧”,任憑夸夸其談、華而不實、投機鉆營分子如魚得水、大行其道
最近,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故宮“百年大修”遇到“制度困境”,導致工程一度停頓。盡管經(jīng)過有關部門協(xié)調(diào),部分困難經(jīng)“特事特辦”得到了解決,但其中折射出的問題仍值得反思。在全國上下倡導和熱議“工匠精神”的當下,我們是否為鼓勵、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制度“土壤”?
拿故宮來說,從事古建筑修復的老工匠沒有干部身份,到了年齡不能返聘,導致故宮“八大作”的傳承人一個個走掉;培養(yǎng)的年輕人沒有北京戶口進不來,北京本地年輕人又不愿學瓦匠、木匠,導致好手藝傳承不下去。這反映出當前編制體制及用人制度存在保守僵化之處,不僅沒有為激發(fā)“工匠精神”提供有效手段,甚至某些條條框框還限制了“工匠精神”的生長。
其實,類似“制度困境”并不鮮見。比如,很多單位編制內(nèi)外人員待遇“冰火兩重天”,編制內(nèi)人員端著“鐵飯碗”卻不思進??;編制外人員干著同樣的活,卻得不到應有的待遇和保障。比如,有的單位分配機制存在缺陷,一線勞動者待遇偏低,導致肯干活、會干活、干活好的人越來越少,與此同時,行政人員卻過于“浮腫”。再比如,有的單位人才評價機制不合理,重學歷、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論資排輩現(xiàn)象嚴重。
上述種種制度弊端,不僅不利于鼓勵人才沉下心鉆研業(yè)務,在自己的崗位上做深、做透、做精,長此以往,甚至會起到“逆向淘汰”的作用,導致該進的人才進不來、進來的人才留不住,造成人心渙散、隊伍松弛、業(yè)務荒疏。
誠然,“工匠精神”需要勞動者對所從事的職業(yè)有一種奉獻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不急功近利、不貪圖名利。但社會也不應總是讓“老實人吃虧”,任憑夸夸其談、華而不實、投機鉆營分子如魚得水、大行其道。如果放任“劣幣驅(qū)逐良幣”,講求“工匠精神”的人才隊伍只會日漸凋敝、后繼乏人。
要想讓“工匠精神”成為所有人的自覺行為和社會風尚,亟需培育好制度“土壤”,打破一切不利于鼓勵人才愛崗敬業(yè)、勤勞奉獻的桎梏。具體來說,政策和資源要向一線勞動者傾斜,用制度保障人才得到應有的待遇和收入;營造合理的發(fā)展空間和上升通道,為技能人才施展才干提供事業(yè)舞臺;完善現(xiàn)有評價體系,給予人才充分信任,鼓勵其多出精品。
?
相關鏈接:
國產(chǎn)“情人節(jié)玫瑰”也缺“工匠精神”?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