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黎陶非遺傳承人
她默默在山村制陶已逾半世紀卻鮮為人知
她蒼老的雙手鑄下的陶罐
牽起了千年技藝的血脈
半世紀用心制陶
91歲阿婆成“網(wǎng)紅”
了不起的羊拜亮
羊拜亮阿婆面帶刺青
近日,這位特別的黎族老奶奶在國內刷爆了媒體圈,人民日報、環(huán)球時報、中國新聞周刊、中國日報等眾多主流媒體紛紛關注,她簡樸卻珍貴的陶匠生活打動了許多人——
夜色低沉,遠處的含羞木已經(jīng)伸開了葉片,沐浴著清涼的晚風。村莊被罩上一層深墨,只有這團燃燒在制陶館門前的烈火,將紅色散發(fā)。
91歲的羊拜亮阿婆,用黎語念出祈禱詞,一如半個多世紀來的每一次燒陶,高度黏土在烈火中得到重生,變成傳承千年的黎族陶器。她的規(guī)矩,是她的尊重,尊重世間萬物,是她堅持的黎族哲學。她的堅持,是她的匠心,制陶已逾半世紀,甘愿青絲換白發(fā),也要留下這塊民族的瑰寶。
這位連普通話也不會說的黎族老人,最近受到了多家媒體的關注。她的故事通過中央電視臺《了不起的匠人》節(jié)目,刷遍了各大朋友圈和微博,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網(wǎng)紅”。
南國都市報記者賀立樊 姚傳偉/文 劉孫謀/圖
身著黎族筒裙的黎族制陶非遺傳承人羊拜亮阿婆。
伊著黎筒裙 面上帶刺青
五月的第二天,空氣中彌漫著夏天的味道。午后的陽光十分刺眼,在昌江黎族自治縣太坡地區(qū),只有這般炙烤大地的陽光,才能夠曬出精致美觀的黎族陶器。
史前時期,海南島上已有黎族的先祖活動,他們是這座島嶼最早的移民和開發(fā)者。黎族的制陶技藝十分悠久,宋朝的《諸蕃志》卷下曾記載,黎族“以土為釜,瓠匏為器”。
2006年,陵水新村遺址出土了一塊古陶片,經(jīng)過碳-14測定,年代距今約5000多年。它的出土,佐證了黎族悠久的制陶工藝,卻不是海南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古陶器。
在昌江黎族自治縣五勒嶺洞穴遺址,曾經(jīng)采集出海南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夾砂灰陶罐殘片,距今約9000年。
2006年,國務院將“黎族原始制陶技藝”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同年,一位黎族老人被授予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她就是生于1926年的羊拜亮阿婆。
保突村的制陶館門前,氣溫已經(jīng)達到31攝氏度。無風無云,四周充滿了燥熱的空氣。在制陶館館長劉梅珍的陪同下,羊拜亮再一次來到這里。91歲的身體,已經(jīng)無法支撐她走過不到100米的小廣場。佝僂的身子,左右手各撐著一根長棍,即使緩慢又蹣跚地向前走,羊拜亮也不允許劉梅珍攙扶她。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了不起的匠人》節(jié)目,羊拜亮的制陶故事刷遍了網(wǎng)絡,成為一名不折不扣的“網(wǎng)紅”。而連手機都沒有的羊拜亮,面對這個新詞匯,露出了不解的笑容,只注意到身旁剛燒好的陶罐。
稍微坐定,不顧炎熱,羊拜亮換上了黎族筒裙。陽光透過樹蔭,星星點點灑在她的臉上,臉上的刺青紋路清晰可見。
“我15歲開始紋面,母親對我說,我們是黎族人,如果不紋面,拋棄祖宗留下的東西,就不是我們家的人?!毖虬萘涟涯赣H的話記在心中,連同制陶的工藝,深深刻在漫長的生命旅程中。
黎族陶器栩栩如生
陶器上面具有黎族特色的圖案
隆準之女嫁之遠 物美之陶能換食
1800多人口的保突村,一直流傳著羊拜亮的故事。這樣一位老人所經(jīng)歷的事情,幾乎就是這個村子的近代歷史。
“年輕的時候,人家都說,高鼻梁的姑娘嫁得遠。鼻梁高的姑娘長得好看,連外面的人都喜歡。我是扁鼻梁,不是美女,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喜歡我。”那是屬于羊拜亮一代人的青春故事,出色的制陶技術,讓她十分受歡迎,最終嫁給了同村的優(yōu)秀青年黃阿度。
11歲就跟著母親學習制陶,19歲嫁到了阿度家,阿度的母親繼續(xù)教授她制陶。從此之后,有了家庭的羊拜亮,更多地開始獨自作業(yè)。
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時至今日,保突村制陶館的門外,幾乎每一個制成的陶罐,都會刻上幾只圍繞罐口的青蛙圖案。
“村民靠天吃飯,那時的村子依靠水稻為生,沒有別的經(jīng)濟來源。如果種植季節(jié)遲遲不下雨,水稻就會枯死,村民就沒有食物?!眲⒚氛湔f,盼雨,是那時的村民共同的期盼。熟悉天氣的村民知道,當田里涌出大量的青蛙時,就是下雨之前的征兆。在雨天出現(xiàn)的青蛙,因此成為了保突村的吉祥圖騰。
沒有糧食的日子,陶器成為了唯一能夠換來食物的東西。個子瘦小的羊拜亮,白天忙完了大隊的農(nóng)活,晚上回到家里,叉起一根芒草捆成的火把,在夜色中燒制陶器。
“把曬好成型的陶器放在火中烤,用著傳統(tǒng)的方式,成品率很低。一晚上燒30個陶罐,有20個會在火中爆裂?!泵繜埔粋€陶罐,羊拜亮都會心疼地流下眼淚。每一次面對烈火的淚水,都讓她提高了制陶技藝,也讓她變得更加堅強。
到了第二天,她挑起重約百斤的擔子,去往附近村鎮(zhèn)販賣陶器。說是販賣,其實是以陶器換食物。
“把陶器擺在集市上,要買的客人必須先把谷子裝滿陶罐,然后拿走陶罐,谷子留下?!睉{著制陶手藝,羊拜亮養(yǎng)大了一兒一女。黎陶技藝“傳女不傳男”,女兒黃玉英接過了制陶工藝,成為了黎陶非遺第二代傳承人;孫媳婦文阿芬,則成為了第三代傳承人。
具有實用價值的黎族陶器
重世間萬物 守匠心之名
盡管年事已高,早已不再親自制陶,但是每一次重大的陶器燒制現(xiàn)場,羊拜亮還是會來到村里的制陶館,主持制陶前的重要儀式——祈禱。
當最后一根燃著烈火的火把被丟進坑中,架起的熊熊火焰足以照亮半空。古樸、實用的黎陶,必須堅持傳統(tǒng)的露天燒制工藝。用泥條盤筑而成的陶罐,極易在露天環(huán)境下被燒爆裂,它們是黎家人的至珍,唯獨為它們祈福,才能換來心中片刻的踏實。
“魑魅魍魎,速去勿來;請諸速行,勿在此亂;架火炎燒,是將以陶;佑我造器,佑我無敗。”用黎語反復念叨的祈禱詞,是為陶罐祈禱。
“黎族的文化中,認為萬事萬物皆有靈性,要尊重每一個事物?!毖虬萘列⌒牡貓猿謧鹘y(tǒng),也把傳統(tǒng)播撒在劉梅珍等年輕的黎陶手藝人心中,“如果燒陶過程不正式,無關的人員能夠隨意進出,這是對陶器的不尊重。懷著這樣一顆不尊重的心,怎么能燒得出好陶器?”
因此,燒陶更多選擇在夜深人靜之時,參與燒陶的手藝人,全是女性?!皞髋粋髂校瑸榈氖墙o古代的女子,增添一門手藝,在男人忙于農(nóng)活的時候,也能為家里補貼家用。”劉梅珍說道。
伴隨著陶罐爆裂的聲音,更多的陶罐在烈火中變得堅硬。每一個陶罐的最初,都是山上的黏土,加水混合形成泥團,用手搓揉變成泥條,然后一圈又一圈,盤筑形成了陶罐的雛形。再用河里撿來的貝殼,為它打磨成型,擺在屋外經(jīng)受幾日的暴曬,等待著進入烈火的那一刻。
那一刻,發(fā)生蛻變的不止是陶罐,還有注視火光的制陶人。
“用陶罐釀出的酒,帶著一股泥土的芳香。這是我們黎家的味道,喝下這口酒,能夠體會到祖先留下的好東西?!?1歲的羊拜亮,每天晚上都會喝上半兩米酒。做她最擅長的事情,是她多年堅持傳統(tǒng)制陶的理由;酒中的甘甜,是她在泥與火之中,以匠心之名,獲得的饋贈。這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制陶生涯,一如最初開始時,始終懷著虔誠的心。
黎族制陶專用工具
反響
制陶老人緣何成“網(wǎng)紅”—匠心歲月最動人
遠在深山的黎族老人,這幾天里成為網(wǎng)絡世界里的“紅人”。她沒有手機,不會上網(wǎng),甚至不會說普通話,她一生所掌握的技能,除了耕田插秧,就是將一團黃泥,變成一個陶罐。
她用沾滿泥巴的雙手,盤筑出了一個又一個古樸的陶器,在近千度的烈火之中,燒出傳承千年的黎陶。這樣的陶罐,時至今日,仍然有著實用價值。
關于羊拜亮故事的微博轉發(fā)量早已破萬,她為什么一下子成了“網(wǎng)紅”?
“傳統(tǒng)的黎陶獲得了認可,羊拜亮阿婆這樣的民間手工藝人,獲得了年輕人的認可。多年來,她所從事的傳統(tǒng)黎陶技藝,依然沒有過時,而且愈發(fā)受到歡迎。”昌江黎族自治縣宣傳部工作人員楊耀科認為,打動大家的,正是羊拜亮身上蘊含的工匠精神。
何為工匠精神?黎語中很難翻譯這句話,不會說普通話的羊拜亮,用自己的故事詮釋了這四個字。這位樸實的黎族老人,幾乎看不出她有任何不同之處,卻因為持之以恒的堅持,讓她獲得認可。
多年制作黎族陶器的過程,羊拜亮只是做了一位匠人該做的事。用心制作陶器,認真?zhèn)魇诩妓嚕ぞI(yè)業(yè)完成每一個黎族陶器的制作,正是這樣的樸實,深深地打動人。
中央電視臺《了不起的匠人》節(jié)目播出了羊拜亮的故事,她視黎族傳統(tǒng)如珍寶,為自己的工作所自豪的模樣,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包括人民日報、環(huán)球時報、中國日報、中國新聞周刊在內的多家媒體,紛紛轉發(fā)了羊拜亮的故事,獲得了網(wǎng)友的一致好評。
目前,“中國制陶匠人羊拜亮”的故事已經(jīng)通過英語、日語、泰語、柬語、印尼語、馬來語等主流語種,同時在國際在線和中華網(wǎng)外文頁面、海外知名資訊網(wǎng)站、海外社交網(wǎng)站facebook等媒體同步上線。
微博網(wǎng)友“論文文案”留言:“羨慕阿婆的內心狀態(tài)和對生活的態(tài)度,阿婆不僅有故事還有酒?!本W(wǎng)友“殘花扶柳”甚至詢問:“阿婆收徒弟嗎?”
同村的劉梅珍,在2013年參與成立了保突村黎陶合作社,劉梅珍任社長,羊拜亮是合作社的特別顧問?!安捎脵C器制陶,能夠批量生產(chǎn)黎陶;為陶器上釉,看起來會非常靚麗。但這已不是傳統(tǒng)的黎陶,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陶器,送到拜亮阿婆面前,她說,這不是黎陶。”聽完羊拜亮的話,劉梅珍將這些陶器打碎,重新采用傳統(tǒng)的手工制陶。
“阿婆是一個傳統(tǒng)的手工藝人,她堅持著黎族的手工制陶,是為了保存這項技藝,將它傳給我們?!眲⒚氛湔f道。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匠人,一顆蘊含真誠的匠心,總會讓人為之心動。
?
?
相關鏈接: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羊拜亮傳人現(xiàn)場制陶 市民贊嘆?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