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十幾秒的“KO”視頻攪動了武林,一段“夜宿故宮”的直播也撩動了社會各界。
近日,一位女主播聲稱躲過安保,夜宿故宮,并開啟了直播。一時間,不管出于好奇還是質疑,圍觀者都對此議論紛紛,而實際上不過是女主播的“惡作劇”,把影視基地的“冠”戴到“故宮”頭上。這場鬧劇的威力并不比北京近日的風小,畢竟因為故宮所以被關注,因為無規(guī)則直播所以要引起警覺。
這是一個流量時代,視頻直播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啟一場新奇的探索。不過,面對故宮,面對規(guī)則,面對公序良俗,需要思考并回答:直播如何不傷己、不傷人?我們很容易理解,通過自己的視角直播或展示一個獨特的故宮,但手段需要合約、合規(guī)、合法;也可以想象,將千百年來沉淀著文化氣息的博物院通過現代技法傳播開來,但需要冷靜、理智、節(jié)制。
其實,這不只是一個直播合規(guī)與否的問題,更是一個傳統瑰寶如何與現代相處的問題。因為,一方面直播是現代技術的新奇玩法,另一方面故宮博物院代表了文化瑰寶,二者如何恰當結合才是大課題。換言之,縱使賦予文物現代傳播手段,不能因為玩法而誤傷,不能因為特異而毀譽。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時,在珍貴館藏文物展臺前提醒忙著拍攝的記者“小心別碰到,砸了我得負責”。這種“小心”里的尊重,最值學習。
相較于直播事件帶來的負效應,故宮自身的現代化探索,本就上了很好的一課。從“朕實在不知怎么疼你”為代表的文案設計,到《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在不同次元世界、各個年齡群體中的熱播,從朝珠耳機的美與實用的文創(chuàng)開發(fā),到故宮自主直播“明清御窯瓷器——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新成果展”,一系列探索讓人發(fā)現了一個可愛的、有趣的、溫度的、開放的、蘊藏無盡意味的新故宮。如此看,傳統優(yōu)秀文化既不與現代相悖,更不是遠離現代的孤芳自賞;同理,現代元素,不管是傳播技術還是包裝手段,如果想打開傳統文化瑰寶的新世界,需要尊重文化本身,更需要尊重文化傳播的規(guī)律。
更重要的還是“生命力”。既包括文化自身應有的文化生命力,也包括現代技術需要被賦予的技術生命力。以直播為代表的新技術手段,之于以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文化瑰寶,其道義之一就是讓公共文化的力量深入公眾,喚起人們心中的文化基因,在此過程中技術也增添了文化的光輝,關鍵是用好、用準;其歸途之一則是在時間的流轉中彰顯文化的品質和技術的時尚,當水墨畫動起來、當考古發(fā)掘呈現VR化了、當雕塑造像3D展示……文化這條流動的河,在某種程度上有了技術加固的河床,何嘗不是融合的共贏?
沿著時間,我們身處新時代,掌握新技術,面對新問題;回溯時間,我們來自古代,傳承文化,賡續(xù)歷史。即便面對傳統文化瑰寶,我們需要新的不一般的觸摸方式,時尚和有趣是文化傳播的要義之一;即便面對新傳播技術,我們更需要學會保護與尊重,找到與文化相處的友好切口。這不是直播帶來的困惑,也不是現代與保守的爭執(zhí),更像是傳承與時代留下的作業(yè),你答好了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