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語族群歷史文化待深度挖掘
“臨高人”,第二個登島族群
1980年,中央民族學院曾經(jīng)派人來海南進行語言調(diào)查。這是他們調(diào)查得來的當時“臨高語族群”的分布圖。劉劍三供圖
海南是移民島,移民的多樣性決定了語言和方言的多樣性,因此,海南也是方言島,是語言學家眼中的“方言寶庫”。近年來有關海南閩語、黎語、臨高語等語種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可謂汗牛充棟,比比皆是。其中臨高語作為一門少數(shù)民族語言,所講的人竟是漢族族群,本身就值得深入研究。
2016年初,海南省臨高文化研究會正式掛牌成立,包括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葉顯恩、訪美學者張惠英、海南師范大學教授劉劍三等在內(nèi)的專家們對臨高語族群歷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探討與研究,這個獨特的語族也開始被賦予新的活力,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發(fā)表在國家核心刊物上的臨高文化論文,也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肯定,使得“臨高學”的概念呼之欲出。
海南周刊從本期起開辟“臨高語族群文化”專欄,以關注臨高語族群區(qū)域體系的文化研究。
6月20日,在??谑械囊患也桊^里,28歲的??谑行阌^(qū)長流鎮(zhèn)居民李瑩正和她的朋友們聊著天。雖然身為??谌耍瞵摵退呐笥褌兯f的語言,卻與??谄渌貐^(qū)的話完全不同。差異之大,以至于??谄渌貐^(qū)的人們幾乎聽不懂李瑩他們講的話。
這種話,被稱為“村話”,根據(jù)學者研究,實際上就是發(fā)生了一定變化的“臨高語”。??谑心壳安龠@種話的地方有海口的老街區(qū)和龍?zhí)?、龍橋、石山等?zhèn)。
從漢至唐宋的一千多年,臨高語族群先是居住在南渡江流域以及海南島的北部,包括現(xiàn)在的文昌、海口瓊山、澄邁、儋州和臨高一帶土地肥沃的沿海地區(qū),以后逐步向全島沿海地區(qū)擴展。也正是基于此,這個族群的語言也如種子一般沿路播撒,扎根發(fā)芽。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海南省臨高文化研究會會長葉顯恩認為,在漢代以后、宋代以前這一千年的歷史中,臨高語族在海南處于重要地位,臨高文化也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
因獨特語言進入人們視野
海南師范大學教授劉劍三長期專注于臨高語的研究。他介紹,臨高語族群進入人們的視野的,在現(xiàn)存的海南第一部譜志——《正德瓊臺志》中,記載了正德年間海南語言的種類,而編者為海南本地瓊山人。在這本譜志中,臨高話被歸為西江黎語。而此后的三百多年間,再無關于這種語言的記載。直到18世紀末,傳教士進入海南,由于要學習當?shù)卣Z言,便用國際音標對當?shù)卣Z言進行標注,此時也出現(xiàn)了對臨高話的記載。
在之后又過了近百年,臨高話才重新被注意。
劉劍三介紹,上世紀50年代,中央民委派一個團隊到海南對當?shù)氐拿褡宸N類進行調(diào)查,在調(diào)查中,臨高話引起了這個團隊的注意,雖然當時對臨高話的研究已經(jīng)有了成果,卻一直沒有形成文字,也沒有發(fā)表任何文章。直到1981年,當年那個調(diào)查隊中的成員梁敏根據(jù)當初調(diào)研的材料寫出的《臨高話簡介》和《臨高人——百越子孫的一支》兩篇文章才正式發(fā)表。隨后的上世紀90年代初,第一部關于海南臨高話的著作也面世了。
臨高語族群居住范圍很廣
臨高語族群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群,他們從哪里來?學界至今意見仍不統(tǒng)一,沒有定論。一般認為,臨高語族群是古代駱越族的一個分支,大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從今天的廣西東南部與廣東西南部跨海來到海南島上的。這是繼黎族第一個登島之后的第二批較大規(guī)模登島的族群。但說臨高語族群是駱越族的一個分支并不等于說現(xiàn)在的臨高語族群(“臨高人”)就是少數(shù)民族,因為臨高語族群早已漢化。
部分研究臨高語的學術著作。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攝
葉顯恩認為,根據(jù)史學界的研究成果,臨高語族群進入海南島,至少是在秦漢以前。漢書記載的“善人”,就是現(xiàn)在臨高語族群的先人。進入海南島后,臨高語族群沿著南渡江以西開墾土地,并以此為基地。爾后,這個族群逐步向沿海四周平原拓展。而南渡江流域以西的海南島的西北部地區(qū),一直是臨高語族群的主要家園和大本營。
葉顯恩表示,從今天操臨高話(內(nèi)有瓊山土語、澄邁土語和臨高話,三者稍有差異)人群的范圍看,也可大略發(fā)現(xiàn):時至今日,臨高語族群依然堅守南渡江以西這一傳統(tǒng)的家園,即海口(含瓊山)、澄邁、臨高和儋州等地區(qū)。而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qū),從地名、語言、習俗等方面看,也依然留有臨高語族群的痕跡。如瓊海著名的博鰲,就是以臨高話命名的,而海口的一些鄉(xiāng)鎮(zhèn)村落,也是以臨高話命名的,如以美、龍、南、文、福、寶、羅、僚開頭的地名即是。在昌江、東方、三亞等地,也有一些海邊的村落居民依然說臨高話。
彭靜在其文章《臨高文化歷史淵源、特質(zhì)及其地方認同初探》中認為,最早開發(fā)海南島的黎族和隨后入島的臨高語族群,都屬于嶺南土著的后裔。因此,可以說,從秦漢至隋唐,駱越文化和其后的俚僚文化(駱越和俚僚都為古時對嶺南土著的稱呼)是臨高最早的歷史文化,也是其底層文化,成為以后臨高文化最基本的構(gòu)成之一。因此,臨高文化留有百越遺風。而后,隨著大量中原漢人遷移至海南島,臨高語族群也開始接受中原文化。
而臨高語族群在接受中原文化教育的過程中,也不斷影響著從中原遷移至此的族群。
葉顯恩認為,臨高語族群自秦漢以來不斷地融合登島的漢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逐漸提升自身的文化。爾后馮、冼兩大家族為實施對海南的管轄,帶來了一批家人、隨員,以及戍守軍士。這是一批與中原文化有了接觸的群體。登島后可能為不斷漢化的臨高語族群所融合,因而使臨高語族群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他說,唐代被貶謫到海南島的唐朝官員為數(shù)相當可觀。據(jù)海南大學教授唐玲玲的統(tǒng)計,有王敬暉、楊炎、李德裕、韋執(zhí)宜等60多人,這其中還不包括宋代諸多的謫官逐客。他們傳授儒經(jīng),廣施教化,言傳身教,得益最大的是臨高語族群,因為這些被貶的官員都生活在臨高語族群中間。
臨高語族群的主要家園,即南渡江流域以及西部的瓊(山)、澄、臨、儋一帶,官辦的府、縣學、社學和書院,以及私立學校紛起,人才肇起。宋代,海南島中進士者13名,中舉人者也13名。瓊山因處于本島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自宋元而明清,科舉人才幾占一半以上。
他表示,臨高語族群居住的地區(qū),自漢代起就是官方治所的所在地。漢代設珠崖、儋耳郡,是在臨高語族群生息的地盤。后來設置管轄全島的都督府,也是在臨高語族群早期的大本營即今天的??诃偵絽^(qū)。從漢至唐的悠悠千年,臨高語族群都牢固地堅守文化的重要地位。
對海南歷史有著重大貢獻
通過越來越深入的研究,學者們發(fā)現(xiàn),臨高語族群在海南歷史上作出了重大貢獻。
葉顯恩認為,首先,由于當時被稱為“善人”的臨高語族群歸附漢皇朝,并納入編戶齊民,使?jié)h皇朝在海南有了統(tǒng)治基礎,正式把海南劃入國家版圖,并且一直延續(xù)至今。對締造我們多民族的國家,臨高語族群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而自唐代始,臨高語族群對貶謫南來的中原文士,總是懷著景仰感激之情,接受中原人士散播文明因子。
在紡織技術方面,臨高語族群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葉顯恩介紹,從漢代的廣幅布,唐代的花縑文紗,乃至宋元的棉布紡織,臨高語族群的棉紡織技術一直居領先地位。
他表示,臨高語族群的海洋文化,也是一筆極其豐厚的精神遺產(chǎn)。由于海南島盛產(chǎn)珍珠、玳瑁等名貴海產(chǎn)品,還盛產(chǎn)黃花梨、沉香、檳榔等土特產(chǎn),從事海上貿(mào)易的商賈到海南島者,當逐漸增多。尤其是自公元三世紀,孫吳開通了自番禺(廣州)啟航,經(jīng)海南島東部海面,直穿西沙群島海面而抵達東南亞各地的便捷航線。海南東南部的振州(今三亞、陵水一帶)便是這一航線的中間站。自三世紀始,海南島處于聯(lián)結(jié)亞、歐、非洲的“廣州通海夷道”上,其地位愈顯重要。八世紀中葉,以東方的唐帝國和西方的大食帝國為軸心的國際海洋貿(mào)易圈形成,廣州是這一貿(mào)易圈的東方中心。以廣州為始發(fā)港的海上絲路穿過海南島的東部,必在海南東南部停船以補給船上生活之需。而臨高語族群在其中經(jīng)受了鍛煉,使自身的海洋文化得到不斷地提升。至今,??吭诤D细鞔鬂O港的漁船中,總少不了來自臨高的漁船。臨高語族群自古以來就辛勤耕耘南海,世代相傳。直到今天,臨高仍然是海南最大的漁業(yè)縣,漁業(yè)總產(chǎn)值居各市縣之冠。
?
?
相關鏈接:
云南蘭坪:普米族群眾的幸福生活?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