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藍”特展明日在省博物館開幕 一個油醋瓶、一個花口盤,藏著一段故事
50多件青瓷器文物給你講述歷史
5日,“一帶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藍——青花瓷的起源、發(fā)展與交流”特展將在海南省博物館一層1號展廳正式對公眾開放,展期將持續(xù)至2018年1月31日。展品從上海博物館、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館等單位館藏中,遴選了50余件自唐代至民國時期,反映青花瓷技術、文化、藝術特征的代表文物,多角度地詮釋青花瓷的發(fā)展脈絡、藝術鑒賞、文化內涵、制瓷工藝、科學鑒定方法等。通過青花瓷制瓷藝人進行現(xiàn)場非遺展示與互動,結合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給觀眾全方位、沉浸式、互動式的參觀體驗。
這些展出的青瓷器文物中,有哪些珍品呢?
記者 易帆 文/圖
清朝康熙·景德鎮(zhèn)窯青花果樹紋油醋瓶
雙口,器腹隔斷,可同時存放兩種液體,通常用來盛裝橄欖油和醋,是西方人佐餐調味的用器。
在歐洲玻璃和陶器中,均可見類似器形,這件油醋瓶應當是中國工匠根據西方訂單仿照燒造的。明末清初,中國瓷器對歐洲的輸出達到高峰,在當時的瓷器貿易中,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份額最為突出。根據公司檔案,荷蘭人還提供木樣畫稿,在中國訂購了許多適應西方需求的器形與紋樣。對此,《景德鎮(zhèn)陶錄》也有記載:“洋器,專售外洋者……式樣奇巧,歲無定樣?!边@些西洋的式樣和裝飾,為古老的中國陶瓷注入了新的活力。
元朝·景德鎮(zhèn)窯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小口折沿,豐肩,腹下漸收,淺圈足,足底無釉,是典型的元代梅瓶。梅瓶在宋元時期大致有兩種用途:一種是作為花器使用,當時的繪畫作品中多有描繪;另一種是作為酒瓶使用,如此類元青花梅瓶常見有帶器蓋者,且上海博物館藏宋代磁州窯系的白地黑花梅瓶,上書“清沽美酒”銘文,皆可證實梅瓶作酒具的用途。此器身以青花裝飾,發(fā)色濃艷,有鐵銹斑。紋飾至上而下分別為纏枝蓮、纏枝牡丹、仰蓮瓣,間以卷草和弦紋相隔。整體構圖繁而不亂,給人以飽滿的視覺享受。
清朝乾隆·景德鎮(zhèn)窯青花帆船圖花口盤
據悉這件瓷器是外銷瓷中的精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反映了古代航海和瓷器貿易歷史,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這件帆船圖盤是外銷瓷紋樣“中西結合”的典型范例。盤沿繪童子持蓮及游魚紋,寓意“連生貴子”。盤心飾三桅帆船一艘,從橫帆式樣和桅頂?shù)娜瞧炜?,是西方的克拉?Carrack)及大帆船(galleon)式樣,但船頭及船型卻又類似中國福船,是兩種船只的結合。這種中西結合的帆船式樣,成為中西交流中的有趣一景。在十八世紀的外銷瓷器中,有許多繪有帆船紋樣的瓷器,不少是船員在廣州停泊期間訂制的紀念品。
元朝·澀胎青花云龍紋硯盒
硯盒由蓋與盒身兩部分組成。蓋面微隆,用青料繪雙角五爪隆兩條,蓋沿飾云紋。盒身中心凸起一臺柱,柱體與器壁間溝道寬深,外壁繪波濤紋。器底平,中央有一圓孔與臺柱想通。該硯盒澀胎,繪畫后未施透明釉覆蓋,故青料呈現(xiàn)的是深褐色。
硯盒的特殊的呈色現(xiàn)象反映了青花鈷料的呈色機理;明宣德時期的青花試料盤表明該時期陶工不再滿足于使用單一青料,開始尋求青花色彩的新突破。而成化時期燒制的斗彩纏枝蓮紋把杯發(fā)色淡雅,線條清晰不暈散,是當時國產青料——平等青運用的典范之一。
?
相關鏈接:
“青花瓷的起源、發(fā)展與交流”特展11月5日起在省博物館展出?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