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知識付費”的概念出現以來,人們的爭論從未停歇。這個需求到底是真是偽?在知識付費的代表性app“得到”上線兩周年之際,極光大數據對其應用端數據進行了洞察,為各位展現這款產品的最新表現,從這個角度來看看“知識付費”的表現到底如何。
????經過“知識付費”元年的洗禮,如今不少知識社區(qū)、社交產品、音樂平臺和新聞媒體均上線了自己的知識付費欄目。而作為完全脫胎于“知識付費”概念的平臺,“得到”無疑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存在。
????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監(jiān)測結果,“得到”截至今年11月的滲透率為0.49%,對應用戶安裝數量為492萬(不包含歷史安裝量中已卸載用戶數量)。從歷史數據可知,“得到”應用端在去年12月的安裝量為184萬,這意味著其安裝量在過去一年中上漲了167%。
????數據顯示,“得到”的日新增用戶數均值在過去一年中出現了兩個轉折點。在今年5月份觸及階段性高位3.33萬后,“得到”在日新增用戶數上出現下滑。隨著9月開學季的到來,得到的日新增用戶數均值再度上升,且于今年11月達到全年最高點3.71萬。
????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監(jiān)測結果,在7至11月期間,“得到”應用端每名用戶的日均使用頻次為1.62次,日均使用時長為12.45分鐘。
8點和18點,在中午12點也會出現一個小高峰。這表明許多“得到”用戶傾向于在上下班通勤以及午休時使用這款應用。
????對用戶重合度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得到”用戶對“喜馬拉雅”和“知乎”這兩款同樣具備知識付費屬性的應用尤其青睞:超過一半的“得到”用戶同時也安裝了“喜馬拉雅”應用,安裝“知乎”的比例也高達37.2%。
????所謂的“知識付費”元年已然成為過去。盡管參與者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但行業(yè)整體的喧囂程度已經有所下降。隨著賺快錢和玩票的風氣逐漸消退,入局的玩家更多會把“知識付費”作為一種新經濟來看待,并認真思考如何在其中實現長足發(fā)展。
????作為一款典型的知識付費平臺,“得到”最大的價值在于以較高的標準重新為用戶整理了知識,并將其以更方便的形式交付給用戶。
?
?
相關鏈接:
知識付費真的有用嗎?付出和收獲之間存在時間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