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青年現場牽手成功
靠譜相親平臺新招多:“心靈匹配”“官信報名”“跟蹤問題”……
家長聯名信請出團團當紅娘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指出,人口結構的新特點新變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在婚戀、社會保障等方面需要獲得更多關心和幫助。作為本市青年人覆蓋面最廣的組織,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簡稱團市委)一直在整合社會資源,開展持續(xù)的線下交友活動。未來,團市委還將打造一個靠譜的線上婚戀平臺,利用大數據精準定制線下交友活動。
家長寫“聯名信” 建議共青團幫子女找對象
“能不能請公園給我們專門設個相親場所,因為冬天實在是太冷了。”“能不能請他們單位的領導下道命令,半年內必須結婚”“能不能讓單位給每個單身青年設置專門的相親時間,不要工作太忙了”。去年11月,團市委收到一封24名單身青年家長的來信,要求“共青團組織活動、搭建平臺,幫助單身青年找對象”。為了給這些家長一個“交代”,前不久,團市委召開了首次“單身青年家長座談會”,在會上,大爺大媽們爭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意見。
青年現場制作多肉植物
團市委相關負責人清晰地記得,那次座談原定14點開始,13點半的時候就坐滿了人,在座談中還有陸續(xù)推門進來的,這些家長分別來自朝陽、海淀、通州、平谷等各個城區(qū)……甚至還有一個70歲的老阿姨,要幫遠在美國的兒子找對象。
“我女兒,漂亮吧!”一位阿姨打開手機里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孩子眉清目秀,透著知識女性的優(yōu)雅和干練,“我女兒博士畢業(yè),年薪80萬,三環(huán)邊上有套120平米的房子。可是今年都37了還沒對象,愁死我了!”這位阿姨女兒的境遇反映了婚戀市場上一個令人無奈而又客觀存在的事實——在大城市里,大齡未婚女性多,而且越是高知,越是經濟獨立,被“剩下”的可能性越大。
“這些男孩子太挑剔了,一個80年的男孩子竟然嫌我們86年的女孩大,說至少要找88、89的,他們太過分了!”另一位阿姨的話令在座很多家長紛紛響應,這又是一個令無數單身女性父母義憤填膺的事實,傳統(tǒng)的男大女小婚姻觀,讓很多大齡“剩女”還沒嫁人前就“矮了三分”。
而在這群來參加座談會的家長中,大多為兒女們在公園“擺過攤”,一半以上是瞞著兒女偷偷來的。在公園“擺攤兒”,家長們內心是拒絕的,“就跟賣白菜一樣,很沒有尊嚴”。但兒女們到了結婚的年齡還沒有結婚,他們又不得已而為之。在當今社會,兒女們的婚戀問題已不再是一個人,是一個家庭的事。
作為聯系服務青少年的群團組織,團市委始終將組織團結教育、維護權益和服務青少年作為主要工作職責,團市委意識到,“青年人找不到對象”這件事,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現象,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在這方面,團市委應該積極回應社會熱點,回應社會期待,在幫助單身青年找對象方面有所作為。
男生進行平板支撐大比拼
團市委組織靠譜青年交友活動
然而時下相親市場呈現一片亂象:婚托騙錢事件時有發(fā)生;網戀的不確定性始終存在;不正當相親網站野蠻生長;父母在公園“擺攤兒”代子女相親處于尷尬境地……
這就需要一個靠譜的機構,把單身男女組織起來,為他們提供交友的正規(guī)渠道。團市委組織的相親交友活動應運而生,此前團市委各部門針對本領域的青年群體開展了不少卓有成效的交友活動,通過整合社會資源,開展持續(xù)性活動,傳遞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
“吃貨”“養(yǎng)生達人”“理工男”“愛烹飪”……上周六,團市委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相親活動。
活動開始前,單身青年們要進行專業(yè)的“心靈匹配”測評,了解各自的“戀愛性格”,現場將同一“戀愛性格”的人安排在一起,并讓青年們各自貼上自己的個性貼,方便大家“第一眼就能在人群中找到和自己合適的人”。
這是團市委集中舉辦的大型相親交友活動現場。團市委提前11天在“靠譜青年”官方公眾號上發(fā)布報名信息,在活動開始前,瀏覽量已超過2萬,報名人數超過兩千,最終選出200名青年來到現場參加活動。
“報名人數太多,而且報名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作為此次活動的組織者,團市委權益部相關負責人李銀華將報名數據的柱形圖展示給北青報記者。柱形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報名的2000人中,女生達到1500人,男生只有500人,且年齡段在1988、1989、1990的男女青年最多。李銀華和同事按照報名先后順序,綜合考慮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選擇了100個男青年和100個女青年參加活動。
對于沒有參與到本次活動中的單身青年,團市委將定期開展活動,優(yōu)先邀請這些青年參加?;顒咏Y束后,團市委還專門針對本次活動做了一個滿意度調查問卷,活動滿意度達到90%以上,對于是否愿意參加以后共青團組織的交友活動,90%以上的人選擇的“愿意”。
將建線上婚戀平臺 大數據定制線下活動
除了組織線下活動,“門當戶對”這個詞,是相親交友過程中最常見的一個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門當戶對不同,現在80、90后單身青年更看重的是對方的價值取向,也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匹配。同時,當代年輕人的婚戀,也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很多青年人拒絕傳統(tǒng)的相親方式,認為這是自己“社交能力差”的體現。于是,網戀成為一種新的相親交友方式。
在線上活動中,團市委也決定融入“互聯網思維”,未來將建設一個北京青年的婚戀交友平臺,單身在平臺可以進行信息的登記,平臺設有互動環(huán)節(jié),實現網上青年交友。在注冊登記環(huán)節(jié),青年用戶不能只簡單填寫“年齡”“性別”,還要填寫興趣愛好、活動區(qū)域、交友方向等個人信息,并選擇性進行公開展示,形成自己的“標簽”。
“線上的工作是為了線下更好的服務”,團市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掌握了大量數據信息之后,團市委就可以針對注冊用戶的活動區(qū)域和興趣愛好等數據,組織相關活動,實現精準服務。
文/本報記者 劉婧
供圖/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
對話
擇偶過度依賴父母 婚姻質量打折扣
對話人: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名譽理事長宗春山
北青報:你對“剩男剩女”現象怎么理解?
宗春山:事實上,現在“大齡剩女”的問題更為突出,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女性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高學歷、高薪資、高職位,她們更傾向于找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男生,但這樣的男生往往是鳳毛麟角,所以被剩下的女性就越來越多,她們寧愿當“單身貴族”,也不愿意委曲求全。
北青報:你怎么看父母代孩子相親這件事,你認為新時代的婚戀觀和傳統(tǒng)婚戀觀有什么不同?
宗春山:家長們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父母過度干涉,實際上是對兒女們不信任的表現,只能適得其反。同時,在擇偶這件事上,如果兒女們過度依賴父母,未來的婚姻質量將會大打折扣。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老一輩人認為,要先安家再立業(yè),但年輕人面對的壓力比較大,他們不是不想結婚,是希望有一定的成就之后再談婚論嫁,當傳統(tǒng)家庭觀念和年輕人自由思想發(fā)生碰撞時,父母應該給兒女們一定空間,不要一味施加壓力,多聽聽兒女們的想法。
北青報:你認為青少年應該如何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宗春山:對青年婚戀觀教育不能從青年才開始,要前置到中學時期,事實上,當孩子們步入青春期時,家長和學校就應該開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但往往那時候一提及“異性交往”問題時,家長和老師就會和“早戀”掛上鉤,教導孩子們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忽略他們所面臨的異性交往的問題,這不僅是對人性的擠壓,更會讓孩子在以后的“異性交往”方面無所適從,在職場上風生水起,卻無法過好自己的生活。早戀是不合時宜的,但早些幫孩子們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是應該的。
?
?
相關鏈接:
男子相親36年引熱議 “紅娘”稱因要求太高?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