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
鹽堿地上的作物奇跡
文昌市鋪前鎮(zhèn)潭欖村周邊鹽堿地里種上了水稻和其他耐鹽作物。 記者 李幸璜 攝
海南大學的科研團隊在文昌鋪前的農田里觀察“海水稻”長勢。(資料圖片)
編者按
春耕夏收。不久前,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選出176份優(yōu)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范圍試種,這一舉措有望使得數億畝鹽堿地得到改良。“海水稻”再一次走入人們的視野,引起廣泛關注。
人類從未停止過向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挑戰(zhàn)。在鹽堿地上種植“海水稻”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多年來,海南島的大學院校、科研機構和民間個人,出于改變現狀和解決口糧的目的,一直在鹽堿地里孜孜不倦地探尋,而且,作物的品種除了水稻,還延伸向其他農作物。
今天,回顧“海水稻”的種植和實驗歷程,關注當下的科研進展情況,對于四面環(huán)海、擁有灘涂面積達217萬畝的海南島而言,意義非同小可。
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海水稻”是與海水有關聯的水稻??茖W地解釋,它不是指能夠在海水里生長的水稻,而是耐鹽堿水稻,可以生長在沿海灘涂和鹽堿地。耐鹽水稻一般是指能夠在鹽分濃度為0.3%以上的土壤正常生長的水稻。
“海水濃度約為3%,目前發(fā)現的耐鹽水稻最高耐鹽濃度不超過1.2%,所以直接用海水來種植水稻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是不可能實現的?!焙D鲜∧望}作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水稻育種專家、海南大學農林學院教授羅越華介紹,雖然目前的“海水稻”產量還不高,但經過科學的育種和培養(yǎng),“海水稻”的推廣價值正在被不斷發(fā)現。
培育能在惡鹽灘上種植的作物,一直是不少專家學者致力的事業(yè)。四面環(huán)海的海南,擁有217萬畝鹽堿地,關于耐鹽作物的研究早在1999年就開始了。當時省科技廳批復建立海南省耐鹽作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為國內第一個開展耐鹽作物遺傳育種的實驗室,其研究成果為我國海水和鹽土農業(yè)發(fā)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水稻是鹽堿地開發(fā)利用的首選
土壤鹽漬化是影響農業(yè)生產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口不斷增加、耕地日趨減少和淡水資源不足的嚴重壓力下,積極利用大面積鹽漬化、荒漠化土地和豐富的咸水資源發(fā)展鹽土農業(yè),已成為全球備受關注的重大課題。
早在1986年,廣東農業(yè)科學家陳日勝發(fā)現了一種可以抗鹽堿性的野生水稻。到2014年11月,陳日勝已將“海水稻”從畝產100斤增至300斤,在廣東、浙江等地,“海水稻”種植面積也擴種到1000多畝。
到了201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悉“海水稻”情況后,認為“海水稻”具備極高的科學研究和利用價值。兩年后,袁隆平院士牽頭成立了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專門從事耐鹽堿高產水稻方面的研究。
“水稻是沿海灘涂和鹽堿地開發(fā)利用的首選糧食作物?!笔∞r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效寧認為,水稻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若能開發(fā)1億畝鹽堿地,將可以解決2億人的糧食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和潛在的巨大經濟效益。合理開發(fā)沿海灘涂和鹽堿地種植水稻,可以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增加稻谷產量。
同時,水稻生長期間的水環(huán)境可以對灘涂和鹽堿地的可溶性鹽堿起到淋溶降鹽作用,水稻自身也具備降低鹽分的生物作用。此外,水稻秸稈還田還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土壤、改良鹽堿地的一項有效措施。
我國海岸線長達3.2萬公里,現有灘涂總面積3518萬畝;海南島的海岸線長1800多公里,有灘涂面積217萬畝。王效寧說,開發(fā)沿海灘涂以及內陸現有的鹽堿地資源,并開展糧食作物生產,對于增加耕地數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長遠戰(zhàn)略意義。
“海南是中國南繁育種基地,一年四季均可開展水稻試驗研究,能夠加速育種進程,比內地縮短一半的時間?!边@早已成為我國育種專家的共識。
海南的海水倒灌農田需要耐鹽水稻
對于四面環(huán)海的海南而言,臺風季節(jié)常發(fā)生海水倒灌情況,海南又素有“天然大溫室”美稱,具備“海水稻”研究試驗條件。
“但海南種植耐鹽水稻面積不大,只有海邊的海水入侵或者海水倒灌農田,才需要有耐鹽水稻?!绷_越華說,種植耐鹽水稻與海南氣候關系倒是不那么緊密,只是臺風季節(jié)容易造成海水倒灌,造成土地鹽害。不過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雨水的沖刷土壤鹽度會逐步降低,危害也隨之減輕。
記者通過采訪主要研究“海水稻”的海南大學及省農科院了解到,海南的“海水稻”仍處在研究階段,仍未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到目前為止,省農科院已在海水倒灌區(qū)文昌鋪前鎮(zhèn)、羅豆農場以及??谌r場種植“海水稻”。這些地區(qū)農田鹽度高,農民撂荒嚴重。
省農科院研究“海水稻”工作是從2014年威馬遜臺風后開始的,當時文昌、??诘炔糠值貐^(qū)海水倒灌,造成大量農田鹽分過高,不能種植農作物。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先后承擔了“海水倒灌農田修復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科技項目”中的“耐鹽作物品種的引進、試種與篩選”項目,以及“適宜海南沿海灘涂的耐鹽水稻資源發(fā)掘與耐鹽育種新材料創(chuàng)制”項目。
2015年,省農科院育成耐鹽雜交稻“特優(yōu)458”,在海水倒灌區(qū)鹽度達0.5%的文昌市羅豆洋示范種植60畝,平均產量達323.3公斤/畝。去年,育成的耐鹽雜交稻“特優(yōu)361”和“廣8優(yōu)305”在文昌鋪前鎮(zhèn)山尾村鹽度達0.8%的田洋示范50畝,平均畝產382.6公斤。
羅越華介紹,當前海南大學在文昌市羅豆農場和鋪前鎮(zhèn)試驗并擴大示范過耐鹽水稻品種“兩優(yōu)113”和“D奇寶優(yōu)1688”“‘D奇寶優(yōu)1688’是一個通過海南省審定的雜交稻品種,我們發(fā)現它耐鹽性好并進行示范,去年在鋪前鎮(zhèn)示范種植超過千畝?!?/p>
更早一些,11年前,海南大學便與湖南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將高耐鹽野生植物蘆葦的DNA導入普通水稻,經過5年鑒定、篩選及加代選育,培育出一批農藝性狀穩(wěn)定的耐鹽水稻新品系,不僅育種時間較一般的常規(guī)育種縮短了一倍,而且讓水稻獲得了異源物種——蘆葦的耐鹽性。
到了2013年,瓊湘科學家聯合研究得到的“海湘030”“海湘016”“海湘121”在江蘇含鹽0.3至0.4﹪的沿海灘涂上種植,其中“海湘030”畝產高達400公斤,處于國內外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現在我們最新研究的耐鹽水稻品種‘鹽兩優(yōu)113’等米質達到國家二級優(yōu)質米標準,我們正努力申請海南省品種審定工作。”羅越華說。
耐鹽水稻研究是個大課題
耐鹽水稻研究是個大課題,國內做耐鹽水稻研究的單位不少。但海南科研團隊的研發(fā)優(yōu)勢是:得益于這里良好的育種條件,耐鹽優(yōu)質雜交稻新品種選育推進比較快。
專家們介紹,耐鹽水稻在南方秈稻區(qū)育種目標只需耐鹽即可,而北方粳稻區(qū)除了耐鹽還要考慮耐堿。海南沿海灘涂土壤與內地鹽堿地屬不同類型的土壤,對水稻材料的耐鹽性要求不同,因此海南主要是針對沿海灘涂土壤條件開展相關育種研究。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就已開展水稻耐鹽方面的研究。利用水稻優(yōu)良品系在人工鹽池進行抗鹽鑒定等方法,選育出30多個水稻新品種(組合),并通過對鹽脅迫下水稻花藥、成熟種胚進行分化培養(yǎng),獲得幾個耐鹽性較好的株系,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耐鹽育種組培技術體系。
和海南大學一樣研究歷史悠久的育種單位還有江蘇省沿海地區(qū)農科所。上世紀80年代,該研究所便開展耐鹽水稻相關研究,通過在人工模擬鹽池和沿海灘涂實地進行耐鹽水稻種質資源的鑒定、篩選,先后篩選出優(yōu)良耐鹽水稻種質資源、品種(品系)800多份。近年來,他們又鑒定、篩選出一批適于沿海灘涂種植的耐鹽常規(guī)中粳稻新品種,正在江蘇沿海灘涂鹽堿地示范種植。
此外,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也做一些耐鹽水稻新品種選育。近年來,青島“海水稻”研發(fā)中心也開展“海水稻”研究。許許多多農業(yè)水稻專家在為此奔忙、奮斗。
?
相關鏈接:
三亞:南繁水稻科普文化長廊正式開展?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