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過半,丹桂飄香,我們又一次收到明月邀約,迎來中華民族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最團圓夜是中秋

??诰W http://6chong.cn 時間:2018-09-24 13:26

  【我們的節(jié)日·中秋】

  光明日報評論員

  三秋過半,丹桂飄香,我們又一次收到明月邀約,迎來中華民族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

  月圓花好風正輕,成熟的莊稼待收獲。秋景之盛令古人生發(fā)出靈動而浪漫的情愫:思鄉(xiāng)念故、矚望豐收、祈盼幸?!S富深邃的文化內涵和延續(xù)千年的情感認同,使中秋文化成為中華民族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總是離不開“團圓”二字,因為月圓,中秋節(jié)的團圓訴求更為強烈。當秋月日漸圓滿明麗,人們心中的思念便如涓涓細流,日漸豐沛,匯成江河向家的方向流淌。中秋夜,海內外的中華兒女,無論身在何方,都一同遙望明月,體味人間團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jié)”,這些詩句如明月一般朗照古今,讓中華民族的審美和哲思一脈相承。

  月朗風清中與家人圍桌而坐,把酒對月,共敘親情,這是最美好的愿景,然而人月兩團圓的意境,畢竟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尤其在現代社會,常常無法實現。今天,中國處于人口大流動大遷移的狀態(tài),為了探尋世界的廣大與精彩,許多人離開故土,與親人分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為赴中秋夜的團聚,游子們收拾行囊,踏上漫漫歸家路;抑或用一個電話、一段視頻、一條祝福,千里寄相思。隨著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現代工業(yè)文明轉型,生活形態(tài)發(fā)生重大變化,然而人們追求生活和諧的愿望從未改變: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中秋節(jié)的價值尤顯珍貴,它給人以精神提示,以天上的圓月促成人事的團圓?!叭f里無云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泵髟碌那遢x照徹乾坤山河,傾灑在人們心頭。

  中國的秋,注定是濃墨重彩的。在斑斕的秋色中,我們不僅品味到團圓的滋味,還將迎來新中國的生日。今天的團聚,何嘗不是得益于祖國的日新又新:高鐵一日千里,縮短了家的距離;互聯網高效便捷,親情的紐帶編織綿密;故鄉(xiāng)的綠水青山,喚回更多游子……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中秋,是一個團聚的節(jié)日,也是一次精神的回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敝腥A文化的寶藏為民族蘊積了深沉、持久的精神力量,不斷提醒我們,唯有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唯有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chuàng)新。在這個神州月圓的深情時刻,讓我們珍惜眼前的美好,積聚向前的力量,闊步邁向新征程。

?

?

相關鏈接:

河南欒川縣:一個貧困戶的別樣中秋節(jié)
明月老井寄鄉(xiāng)愁 中秋佳節(jié)承載著海南人的濃濃思鄉(xiāng)之情
相關鏈接:
明月老井寄鄉(xiāng)愁 中秋佳節(jié)承載著海南人的濃濃思鄉(xiāng)之情
河南欒川縣:一個貧困戶的別樣中秋節(jié)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作者:] [編輯:陳家煜]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谌請蠛?诰W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jié)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谡胁乓菍稣\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fā)現??谥馈睌z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诓糠帜贻p人熱衷“淘”老物件
??冢涸贫匆r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冢撼鞘猩v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冢洪L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诙冗^美好假期
2023“??诒狈悾ň①悾┗盍﹂_賽
??谔炜罩襟A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谧钪星?/a>
 
|
|
 
     6ch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