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王震將軍在行軍途中向一野一兵團衛(wèi)生部部長潘世征提出,要盡快建一所衛(wèi)生學校。他把這個重任交給了潘部長?!笔幼哟髮W校史館館長張素虹指著照片告訴記者,1949年9月25日,就在新疆和平解放的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一兵團衛(wèi)生學校在蘭州舉行第一次開學典禮,繼之隨軍西進新疆,發(fā)展成為石河子醫(yī)學院。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把科研扎根在邊疆大地上(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

??诰W http://6chong.cn 時間:2019-04-19 10:17

  原標題:石河子大學——

  把科研扎根在邊疆大地上(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

  墻上一組老照片已經泛黃,70年崢嶸歲月如在眼前。

  “70年前,王震將軍在行軍途中向一野一兵團衛(wèi)生部部長潘世征提出,要盡快建一所衛(wèi)生學校。他把這個重任交給了潘部長?!笔幼哟髮W校史館館長張素虹指著照片告訴記者,1949年9月25日,就在新疆和平解放的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一兵團衛(wèi)生學校在蘭州舉行第一次開學典禮,繼之隨軍西進新疆,發(fā)展成為石河子醫(yī)學院。

  1996年,經教育部批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的四所高?!幼俞t(yī)學院、石河子農學院、兵團師范專科學校、兵團經濟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成立石河子大學。70年來,石河子大學在戈壁上堅守,“以兵團精神育人,為維穩(wěn)戍邊服務”,為建設新疆培養(yǎng)了一批批人才。

  兵團精神 傳承育人

  4月3日下午,記者在校園里碰到石河子大學農學院退休教授曹連莆和他的維吾爾族弟子艾尼瓦爾江·哈德爾時,他們剛在一家餐館吃完飯?!敖裉焓遣芾蠋煱耸髩?,我們一家三口請曹老師和師母吃了馓子、抓飯?!蹦赀^半百的艾尼瓦爾江,是石河子大學首位評上教授職稱的維吾爾族教師。他與曹連莆情如父子的師徒情誼要追溯到30多年前。

  艾尼瓦爾江上大學不久,父母不幸相繼離世。在學校老師們的關心幫助下,他逐漸走出悲痛的陰影,1988年大學畢業(yè)留校,被分到曹連莆負責的作物育種教研室。

  “曹老師和師母對我格外疼愛,師母曾親手給我縫制了兩條褲子,讓我感受到母愛般的溫暖。”艾尼瓦爾江深情地說,在教學上,曹老師更是耐心地培養(yǎng)他。他打開手機,讓記者看他珍藏了29年的一份教案:那是1990年他第一次上講臺時,曹老師用紅筆逐字逐句幫他修改的教案。紙頁已泛黃,保存仍完好。

  曹連莆是湖北武漢人,1962年從當時的北京農業(yè)大學畢業(yè),主動申請“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來到當時重新組建不久的新疆軍區(qū)生產建設兵團農學院?;赝簧?,曹連莆教授伸出四根手指說道:育種、育人。

  “兵團農學院建校之初,除了注重以革命精神育人,在學生才能培養(yǎng)上更是特色鮮明,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突出吃苦耐勞品格及解決農業(yè)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辈苓B莆說,他們這些指導老師在帶領學生實習時,堅持與學生“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調查、同為農戶做貢獻?!罢且驗榻搪毠さ呐ζ床o私奉獻,學生們發(fā)奮讀書、刻苦實踐,使學校在上世紀60年代就培養(yǎng)出了后來擔任農業(yè)部部長的劉江等一批優(yōu)秀學生,為邊疆建設一線培養(yǎng)了大批棟梁之材?!?/p>

  退休后,曹連莆還常常通過專題報告、講黨課等形式,講述一代代師生的奮斗故事,教育青年教師和學生,傳承兵團精神。建校70年來,石河子大學累計培養(yǎng)各級各類畢業(yè)生16.8萬余人,在不同的崗位上默默耕耘;“吃苦耐勞、有韌勁兒”是用人單位對他們的一致評價。

  一流學者 扎根邊疆

  在“樓齡”超過一甲子的農學院辦公樓里,石河子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懷鋒,說起在北京攻讀研究生時的導師滿是歉疚:多年來,導師一直鼓動自己去內地科研單位發(fā)展,但每次都被他婉言謝絕。

  1993年,劉懷鋒從原石河子農學院果樹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到中國農業(yè)大學讀研,畢業(yè)時導師一心想讓他留校做科研?!拔沂菍W院定向委培送出來讀書的,做人得講誠信,我得回去?!眲唁h說。

  2000年后,劉懷鋒又先后在內地攻讀博士學位,到國外做博士后研究。科研項目完成后,導師又勸說他到內地科研單位工作。但劉懷鋒堅決扎根邊疆,想的是“用自己的知識改變農民的生活”。

  “做人,還是要有點情懷!”劉懷鋒說,老一代兵團人在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都能堅守,今天條件好多了,我們?yōu)槭裁床荒埽?/p>

  進入新世紀,在中央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和內地高校對口支援下,石河子大學被列入“211”工程,邁上發(fā)展快車道。來自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的張金利教授,從2003年起通過校際合作、人才援疆等方式在石河子大學開展工作至今,把自己人生最好的年華留在了石河子大學。

  “不能只講奉獻,在奉獻的過程中收獲豐碩成果,這是留住人才最好的辦法?!笔幼哟髮W黨委副書記、校長代斌介紹說,在張金利的帶領下,石河子大學申請到首個“973”(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張教授本人也成為“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帶頭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石河子大學黨委書記夏文斌告訴記者,建校70年來,石河子大學留疆畢業(yè)生10.8萬余人,占畢業(yè)生總人數(shù)的64.29%。近5年來,學校招收的內地生源畢業(yè)生中,有42.53%選擇留在邊疆建功立業(yè)。

  農場教授 造福農民

  “趙老師,葡萄藤上白色的是什么?有些枝條沒有掛果怎么處理?”3月30日一大早,石河子大學農學院教師趙寶龍收到遠在南疆和田的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職工熱孜亞木的求助微信,緊接著是幾張葡萄藤的照片。

  趙寶龍很快回復。趙寶龍曾在四十七團現(xiàn)場指導過,一個月里,熱孜亞木多次通過微信與趙寶龍溝通,接受“遠程指導”。

  趙寶龍身兼二職:除了承擔農學院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他還是學?!翱萍继嘏蓡T”服務團隊的一員。每次到科技服務現(xiàn)場,他都要住上一周,每年有兩個多月時間在農田里度過,回到學校,他就通過微信等方式對農民“遠程指導”。

  接受趙寶龍科技服務的農戶增收很快。2016年,他在阿克蘇地區(qū)阿瓦提縣幫助當?shù)剡M行產業(yè)結構調整,種植設施果樹,一畝地產出約1萬元,投入小、見效快,受到種植戶歡迎。

  常年泡田間地頭,并不能給趙寶龍帶來更多績效,他為何心甘情愿樂此不疲?在85歲高齡的老教授王榮棟家里,記者找到了答案:這是石河子大學多年來堅持弘揚的傳統(tǒng)。

  王榮棟教授開門迎我們時,一手扶腰,動作緩慢:“歲月不饒人?。〈笄澳晡胰テ媾_農場為種植戶解決小麥倒伏問題,田間的路有點顛簸,腰受了傷?!庇腥藛査挡恢担克f,為了農民朋友,吃點兒苦值!

  王榮棟被農戶親切地稱為“農場教授”。退休后,他還常常到農場利用晚上時間給職工講栽培管理技術,有時停電了也沒人退場,大家點著蠟燭聽課……

  “天山下,瑪河畔,有我可愛的校園。育桃李,播書香,悠悠歲月散發(fā)芬芳。這里知識在傳播,這里科學在照耀……”窗外,石河子大學校歌悠揚。不久的將來,這些高唱校歌的莘莘學子,將成為扎根邊陲、建設新疆的生力軍。

?

?

相關鏈接:

幾代人揮灑汗水、接續(xù)奮斗——
石河子 從荒涼戈壁到宜居之城(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沙洲村:“半條被子”捂熱紅色旅游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在??谡匍_座談會
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治理 改造昔日礦坑 今朝公園(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

相關鏈接:
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治理 改造昔日礦坑 今朝公園(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 沙洲村:“半條被子”捂熱紅色旅游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在海口召開座談會
幾代人揮灑汗水、接續(xù)奮斗——
石河子 從荒涼戈壁到宜居之城(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楊明方 李亞楠] [編輯:云夢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谌請蠛?诰W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jié)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谡胁乓菍稣\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fā)現(xiàn)??谥馈睌z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诿捞m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冢涸贫匆r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樂享多彩假日
??冢撼鞘猩v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诙冗^美好假期
2023“??诒狈悾ň①悾┗盍﹂_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谧钪星?/a>
 
|
|
 
     6ch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lián)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