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诰W(wǎng)首頁 >瓊臺人文 > 古村老街
蘇公祠:“此地能開眼界”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胡續(xù)發(fā) 時間:2012-05-22 09:37:04 星期二
?
?
蘇公祠內(nèi)蘇公像

  蘇公祠的由來

  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蘇東坡被貶海南島,路過今美舍河邊,發(fā)現(xiàn)此處有泉水,便指鑿雙泉,分別起名洗心、浮粟。五公祠內(nèi)最早用來紀念蘇東坡的遺跡,便是這兩處泉井,只是后來洗心泉湮沒,只剩下浮粟泉。三年后,蘇東坡遇赦北歸重經(jīng)此地,受請為浮粟泉旁的一亭命名“泂酌亭”。

  浮粟泉、泂酌亭的開鑿、建起,使得瓊州百姓紀念宋代文學巨匠蘇東坡有跡可循,有處可去,但是還沒有像廟宇、祠堂那樣的真正意義上具有祭祀性質(zhì)的建筑。

  有明確記載的最早紀念蘇東坡的祠堂建筑,是南宋時期的東坡祠。梁統(tǒng)興《瓊臺勝跡記》中記載,瓊?cè)私艏o念蘇軾由來已久,宋時已在東坡讀書處建東坡書院,院中設有東坡祠,祠中有東坡石像。至元代,東坡祠已成為名聞海內(nèi)的旅游勝地,當時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所題的“東坡書院”匾額,至今猶存。

  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瓊州府認為,將東坡書院設在東坡祠內(nèi)不便學子讀書,于是將東坡書院遷往府城西門外街,騰出的地方用于建設東坡祠的附屬建筑。如此,東坡祠的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瓊州知府蔣琪主持對東坡祠維修,并改稱“二蘇祠”,以祭祀蘇軾及其幼子蘇過。

  明萬歷四十一年(1614年),瓊州知府謝繼科又將東坡書院遷回這里,并改名為“粟泉書院”,使祠堂與書院有了合二為一的功能。3年后,有一位叫載熺的廣東學使在粟泉書院的原址上建祠,祠內(nèi)主祭蘇軾,蘇軾牌位左側(cè)是他的季子蘇過,右側(cè)是他的學生姜唐佐。從這時起,祭祀蘇公的祠堂,接受奉祀的才為這3人,直到今天。

  清初順治年間,瓊州府同知馬光對二蘇祠也進行過大修。據(jù)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閻根齊介紹,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雷瓊道臺程瑩將二蘇祠改稱為“蘇公祠”,從此,蘇公祠的叫法延續(xù)至今。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一場無情的臺風將蘇公祠夷為平地。直到光緒十五年(1889年),雷瓊兵備道朱采始建海南第一樓時,對蘇公祠進行了重建。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蘇公祠,基本上是1889年重建后的面貌。

  高大莊嚴蘇公祠

  蘇公祠修得高大莊嚴。參觀蘇公祠,游人往往會油然生出肅穆之感。

  蘇公祠的大門前,樹立著一座石碑坊,建于1936年。額坊上朝東南方向的石匾上書“思賢”二字。這個“賢”字,并不是

  古書上的繁體字,繁體字的“賢”上部左邊是“臣”字,右邊是“又”字。“思賢”牌坊的“賢”字上邊左為“臣”字,右為“忠”字,意為忠臣賢人。

  蘇軾歷經(jīng)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等多朝,始終為官清廉,政績卓著,卻屢受排擠,多災多難。但他對朝廷仍忠心耿耿,赤心不改,封建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十分明顯。

  進入蘇公祠前,有一座高高的大門。門前,擺放著一對抱鼓石和兩對貔貅石刻。蘇公祠大門兩邊的山墻呈“八”字形,門外南北兩側(cè)是高大厚重的墻壁,墻上涂著朱紅漆。一對大木門已移至六檐栿下,其祭祀規(guī)格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編輯:韓靜)
?

網(wǎng)友回帖

       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