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诰W(wǎng)首頁 >瓊臺人文 > 瓊臺曲藝
清末粵劇藝人避難來瓊帶來粵劇 粵劇曾在瓊島曇花一現(xiàn)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王玉潔 時間:2016-08-24 16:05:01 星期三

紅線女與馬師曾訪瓊演出粵劇《搜書院》,一度萬人空巷。圖為紅線女在戲中扮相。

粵劇《搜書院》是根據(jù)傳統(tǒng)瓊劇劇目改編的?! ∥挠浾?王玉潔?實習生?梁夢琦

  半個多世紀前的故事,總是很神秘,那些與看戲有關的日子深埋在無數(shù)人的記憶中。在不少瓊劇演員和老戲迷心中,上世紀50年代,一幅瓊劇與粵劇“串唱”的畫面總揮之不去。

  粵劇早年被稱為“外江戲”,來到海南被稱為“軍戲”,“土戲”與“軍戲”兩兄弟組合成了瓊劇班。許多瓊劇班都是“兩棲樂手”、“兩棲演員”,白天演“軍戲”,晚上演戲道白全用海南話。

  瓊劇的許多板腔結構旋律,雖與粵劇語言風格不同,但確是受到了粵劇板腔的影響。戲曲間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海南人愛聽粵劇亦是有跡可循。

  粵?。呵迥┏霈F(xiàn)

  抗日勝利后興盛

  ??谄鹪从跐h代,開埠于宋末元初。據(jù)《??诔鞘邪l(fā)展史》一書記載,清代的??谝阎饾u發(fā)展成為海南島最大的口岸與貿(mào)易中心,商賈云集,定居在??诘恼恪㈤}、桂、粵等地的商人日漸增多,形成了“福建行”“潮行”“廣行”“南行”“高州行”等五行,當時市面上很多商品都要運往廣州、湛江、北海、香港等地,粵語較為普及。

  而粵劇與海南的淵源,要從清咸豐年間講起,那時廣東粵劇藝人李文茂率領他的“紅船”粵劇班子弟,響應太平天國起義卻未成功,不少粵劇藝人紛紛逃來海南島,他們有些人與瓊劇藝人互相拜師結親,或開設科班教戲,或插班演戲,對瓊劇的興盛起到很大作用。

  居住在瓊州的海南人也不乏會講粵語之人,家鄉(xiāng)戲便是人口流動帶來的最直接也最民間的影響,清末引入瓊州的粵劇不僅是世事動亂的產(chǎn)物,更是一方文化,寄托著一鄉(xiāng)情絲。

  據(jù)《??谖氖焚Y料》記載,自民國以來,兩廣的粵劇團經(jīng)常來海南演出,備受??谏堂駳g迎,海口商會以及廣行在節(jié)日慶典上,常常會請粵劇團蒞瓊演出。

  時間長了,到了1947年,一朵群眾自發(fā)組織的藝術之花——泰山粵劇團便在??谏?、開花,劇團里的演員多來自廣州、湛江等地。

  出生于上世紀30年代的瓊劇作曲家吳梅回憶,粵劇在海南出現(xiàn)得較早,但最為紅火的時候莫過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特殊的經(jīng)濟、政治背景造就了特殊的文化氣候。他說,日本投降后,??谝慌鷲酆没泟〉膽蛎詡兘M成“怒潮劇社”,排演了一出大型古裝粵劇《孟麗君》,全由海南人扮演,在解放戲院和大同戲院上演,大受歡迎。

  由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寫的《瓊劇親歷見聞》中提到,民國三十六年(即1947年),民樂戲院成立,成為粵劇演出的集中地。吳梅說,“民樂戲院由一批愛聽粵劇的商人集資而建,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何粵劇會多在民樂戲院演出?!?/p>

  瓊劇與粵劇的親緣關系

  老人們回憶,當時粵劇還常在集新戲院、廣場戲院演出,有趣的是,當時僅有一板之隔的戲院內(nèi)演的粵劇與集新戲院的瓊劇總會“串唱”。在集新劇院這邊,咿咿哦哦地唱響瓊劇,一板之隔的另一邊,粵曲奏響,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瓊劇團、粵劇團的演員們常常是‘聽著對方的鼓點,演了自己的戲’?!眹乙患壄倓⊙輪T陳育明說,粵劇中的打擊樂“鑼鼓經(jīng)”幾乎和瓊劇一模一樣,加上集新、廣場兩家戲院離得很近,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倒也不足為怪。

  存在即合理,兩個劇團的演員之所以會“串唱”,確是因為兩個劇種有諸多相似之處。“粵劇來到海南后,瓊劇演員學習唱戲時都要學習粵劇中的曲調(diào),比如平湖秋月、雁落平沙、石榴花開等?!标愑麟m已年逾七旬,但仍對這些曲調(diào)記憶深刻。

  “抗戰(zhàn)勝利后,盧啟光、李燕清、陳綺綺、羅劍飛、羅子漢、少玉棠、小木蘭等廣州演員都來??谘莩鲞^?!眳敲焚潎@,這些粵劇名演員在??谡急M了風光。

  粵劇有許多經(jīng)典劇目,《搜書院》便是其一?!捌鋵嵒泟“娴摹端褧骸肪褪歉鶕?jù)傳統(tǒng)瓊劇劇目改編的,故事同樣以海口府城的瓊臺書院為背景。”陳育明印象深刻,當時由廣東粵劇團主演的《搜書院》帶來了一股觀粵劇熱潮,演出時,戲院的門幾乎要被擠破,最后劇團不得不將該戲轉移到廣場上演出。“粵劇名伶紅線女、馬師曾曾來海口演出,轟動一時。”吳梅至今印象深刻,“解放后,粵劇主要在解放劇院上演?!?/p>

  “雖然粵劇在海南興盛起來了,但毋庸置疑,瓊劇仍是海南戲劇的文化主體?!标愑鞲杏|很深,粵劇不僅成了本地人民消遣娛樂的方式,更是外來者鄉(xiāng)情的寄托,兩個劇種文化不斷學習、吸收和融合,也讓瓊劇借粵劇東風傳播得更遠。

  粵劇也曾唱遍全島

  海南解放為海南文藝界帶來一抹春風。到了1956年,群眾自發(fā)組織的泰山粵劇團更名為“??诨泟F”,成為??谝粋€自籌自給的文藝團體,擁有不少觀眾群。

  自海南解放一直到改革開放,海口粵劇團除了常在??谘莩鐾?,曾多次環(huán)島演出。

  據(jù)《海口文史資料》記載,當時儋縣縣城及各墟鎮(zhèn)、東方縣八所港住著不少粵語居民,環(huán)島沿海地區(qū)的三亞、鶯歌海、新村港、馬裊港、新英、白馬井、海頭、昌化港等地,也住著不少說粵語、看粵劇的疍家漁民,在海南農(nóng)墾的上百個農(nóng)場里,也有著大量從廣東省各市縣來的粵劇觀眾。海口粵劇團作為海島上唯一以粵劇為主的劇團,1952年,他們上山下鄉(xiāng),深入黎村苗寨,遠赴海島邊防,歷盡艱難曲折,帶去了200多場演出,深受觀眾喜愛。

  “乘船到三亞西南海岸附近的東西玳瑁洲慰問駐島軍民演出時,雖然懂粵語的人不多,但他們的觀看熱情讓全團成員感動不已。”《??谖氖焚Y料》記載,到了1960年,??诨泟F成員還學習“烏蘭木騎式”活動,常常打上背包、跋山涉水,不僅晚上為五指山區(qū)黎族苗族同胞演出,還在白天幫孤寡老人砍柴、挑水。

  在粵劇團環(huán)島下鄉(xiāng)演出期間,劇目與在戲院演的不盡相同,《劉胡蘭》《白毛女》《向秀麗》《山鄉(xiāng)風云》《青春之歌》《社長兒女》等反映革命斗爭題材的現(xiàn)代劇目被搬上舞臺,為文娛生活匱乏的山區(qū)群眾帶去了一場場饕餮盛宴。

  而在劇團成立之初,民樂戲院、集新戲院和廣場戲院等劇場,海口粵劇團常以演古裝劇為主,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墩丫鋈贰睹消惥贰痘馃t蓮寺》《荊軻刺秦王》等劇目都再次以粵語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據(jù)《海口文史資料》記載:“宣傳組在戲院門口貼演出廣告,扛著貼滿宣傳紙的木板敲鑼打鼓地滿大街吆喝,將一場場劇目廣而告之,為海口這座小城添了不少熱鬧氣氛?!?/p>

  文藝是時代的晴雨表,海口粵劇團的曇花一現(xiàn)也與此息息相關。“文革”期間,這家劇團被迫解散?!拔母铩边^后,劇團雖然重新組建,傳統(tǒng)古裝劇與現(xiàn)代時裝劇同時登臺,但觀眾卻逐年下降,劇團終于1983年解散。

  閉上雙眼,似乎仍能聽到半個世紀前交疊著的瓊劇和粵劇,穿越并未遠去的時光,在??诮质械纳峡沼朴苽鱽?。海口粵劇團在歷史洪流中雖是曇花一現(xiàn),但粵劇卻從未消失,不少古稀老人仍對此念念不忘,它給無數(shù)??谑忻駧砹诵碌奈乃囆问?,更是撫慰了無數(shù)遠在海島的粵民的心。

?

?

相關鏈接:

海南首次出臺瓊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將與旅游演藝融合
瓊劇“癡漢”陳昌漢:44年不停步 傳承海南傳統(tǒng)文化
2016海南經(jīng)典唱段演唱賽 涌現(xiàn)瓊劇“新星”

?

(編輯:吳茜)

網(wǎng)友回帖

       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