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新時期的海南文學刊物:山魂海韻滋養(yǎng)文學夢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陳蔚林 時間:2016-12-15 08:50:06 星期四

《五指山文藝》

文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陳卓斌  

  日前,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多位海南作家代表赴京參會,發(fā)出了海南文藝最強音。海南這片炙熱的文學熱土,碧水映照著青山,山魂應和著海韻,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學夢”。

  自新中國成立至建省辦經濟特區(qū),海南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地位逐漸凸顯,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感受著這翻天覆地的喜人變化,海南人民有話想說。他們通過奏樂、歌唱、舞蹈等方式,表達內心的歡欣與鼓舞,卻并不為此感到滿足——所以,他們拿出紙筆,用時光帶不走的文字記載心情,又渴望著它們能夠變成鉛字、覓得知音。

  于是,一大批文學刊物如雨后春筍般,在海南各個市縣甚至鄉(xiāng)鎮(zhèn)成長起來,而它們的成長又培養(yǎng)了一大批后來在海南,乃至全國文學界都頗有影響力的實力派作家。

  “如果說如今的《天涯》是海南文學刊物中的喬木,那各地的文學刊物就是郁郁蔥蔥的灌木和花草?!焙D鲜∽鲄f專職副主席梅國云認為,正是這些文學刊物把海南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為海南文學發(fā)展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既有參天大樹,也有山花爛漫,才有生機勃勃的文學生態(tài)?!?/p>

  解放初期:發(fā)表文章就像考中狀元

  “你們都難以想象,當時的文學氛圍是多么淡薄。別說文學園地了,就是像樣的本土文學作品也難覓一二?!薄段逯干诫s志》原主編陳運震做了大半輩子文學工作,想起當年仍不勝唏噓。

  年過古稀的他,可以說生在一個最特殊的文學年代:一方面青年們獲取文學養(yǎng)分的渠道,大多是來自蘇聯等其他國家翻譯過來的文學作品;另一方面,文學園地百廢待興,如一張白紙可供這些懷著滿腔熱血的年輕人肆意描繪。

  他記得,解放初期,海南“成冊”的文學雜志基本沒有,“報紙倒是有一些,但專門開設文學欄目的太少太少,能發(fā)表一篇文章就像考中狀元一般”。令年長的文學愛好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當時的《新海南報》(即《海南日報》前身)開辟有一個綜合性副刊版面,每次刊發(fā)的瓊劇、民謠、詩歌、散文、短篇小說等文學作品,都引得大家爭相閱讀。

  直到1962年,海南行政區(qū)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創(chuàng)辦刊物《征文之頁》,大家的“文學之渴”才得以紓解。海南當代文學史研究專家畢光明介紹,該刊物采用的大多是海南基層文學愛好者或作家的作品,在圍繞“頌揚黨的領導、歌頌偉大的領袖、贊揚社會主義取得的成就”之外,也承擔起培養(yǎng)海南本土作家的任務,甚至為了堅持瓊崖本土風格以及給海南作家預留更多發(fā)表作品的機會,原則上不采用非海南地區(qū)作家的稿件。

  《征文之頁》受到了文學愛好者的廣泛關注,許多基層單位常常將其以墻報的形式張貼出來供人閱讀。可惜的是,后來政治斗爭此起彼伏,《征文之頁》在辦了16期后于1965年???。

  海南文學園地又一次陷入寂寥。

  1970年代:整個海南都有“文藝”

  “群眾要勞動、要生活,自然要有地方鼓與呼!”如陳運震所說,許是人們對文學這份再也按捺不住的渴望,才催生了后來的文學刊物“創(chuàng)刊潮”。

  他告訴記者,上個世紀70年代起,隨著《海南文藝》和《五指山文藝》雜志的創(chuàng)辦,各個市縣都掀起了創(chuàng)辦刊物之熱潮,《昌江文藝》《陵水文藝》……文學刊物如雨后春筍般萌芽生長,讓整個海南都“文藝”了起來。

  受到當時地方經濟發(fā)展的限制,各個刊物體量都不太大,作者少、稿件少,有的甚至沒有一張彩頁,只比小學課本大一點,釘起來就那么薄薄的幾頁紙。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杜R高文藝》主編林貴尊介紹,《臨高文藝》有戲劇、評論、報告文學、諷刺漫畫,除了臨高本地作家、漫畫家外,吉林、廣西、云南、貴州等地寄來的稿件也不少。他回憶說,當時西部的一些刊物,如《儋州文藝》《金江文藝》等都辦得很不錯。其中《金江文藝》編輯眾多、稿酬豐厚,也因此走上了全國舞臺,面向各省市發(fā)行。

  各個刊物間還有比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保亭文藝》,就是因為有了時為該縣文化館美術干部,后來成為名揚全國的美術家鄧子敬、鄧子芳兄弟的加盟,被公認為“插圖和排版都十分成熟出眾”。

  陳運震說,當時的海南雖然因為民間刊物不斷涌現,文藝氛圍漸漸濃厚,但受到“文革”思潮的影響,各個刊物上發(fā)表的文學作品大多帶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功能性極強——在形式上,審稿程序十分嚴格,舞臺藝術占據一半以上篇幅;在內容上,具有濃重革命色彩,字里行間尋不見半點風花雪月,有的只是工農兵階級的強大戰(zhàn)斗力和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這個從文學表達上看似激情燃燒的年代,亦埋藏著文學愛好者難以言表的落寞與悲涼。

  改革開放:文學生態(tài)豐富多樣

  改革開放,猶如春風一陣拂面來,更如驚雷一聲平地響。

  這樣的震撼,不僅推動了海南經濟的發(fā)展,也影響著海南文學的成長。

  地處海南西南一隅的樂東黎族自治縣,就先后涌現出多種文學刊物——《天池》《流韻》《望樓河》《逸韻》《龍沐灣》等爭相競艷,形成了一個別具特色的文藝刊物“群落”,不可謂不是一個值得探究的文學現象。

  陳運震總結發(fā)現,當時的海南文學刊物刊登的作品也發(fā)生了改變——形式上,除了歌曲、詩歌、散文之外,從前并不多見的小說甚至長篇小說也進入了讀者的視野;內容上,作者的個人風格更為明顯,思想表達也更加開放、更加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時期,曾經默默無聞的黎族、苗族作家,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和積累,開始為海南文學舞臺添上濃墨重彩的筆筆亮色。黎族女作家符玉珍,就憑借散文《年飯》,在1981年獲得了首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獎。

  陳運震十分感慨:“要知道,黎族是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卻出了這樣優(yōu)秀的年輕女作家。你不知道,符玉珍到北京領獎時,多少人爭相與她合影——放眼望去,一群頭發(fā)花白的老頭兒中間,俏生生地站著一個黎族姑娘,多美?。 ?/p>

  他又拿出他主編的《1980-1988?黎族短篇小說選》:“這里面收錄了包括符玉珍在內的黎族作家寫就的27篇短篇小說,每一篇都是我精挑細選的。閱讀這些作品,誰能不承認:上世紀80年代,黎族作家在海南文學進程中畫出最美的一筆?”

  但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文學刊物亦無法逃避市場的考驗。那個時候,許多原本由政府出資或資助出版的刊物被迫“斷奶”,自負盈虧。為了迎合市場,有不少刊物逐漸偏離了文學的本真——有的刊物出賣刊號,有的刊物通篇廣告,有的刊物甚至刊載充斥著暴力、色情章節(jié)的所謂文學作品……相反是那些不忘初心的刊物,舉步維艱。

  憶當初,《天涯》雜志主編王雁翎不無遺憾:到建省前,曾經發(fā)行60萬份的海南作協機關刊物《天涯》幾乎被人遺忘,編輯幾乎沒有組稿,每期印個500冊堆在墻角邊,實際發(fā)行則只有贈寄作者或與各省的作協機關刊物交換的100多份,剩下的最后都作為廢品論斤賣給撿破爛的,著實令人灰心。

  有些刊物,終究沒有熬過寒冬,如今留給我們的只有回憶。但令人寬慰的是,不少刊物經過這番陣痛后紛紛進行改版或重組,最終不僅沒有被時代洪流沖走,反而翻開了新的篇章。

  還以《天涯》為例,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改版后,不僅塑造了別具一格的“天涯模式”,還贏得了文學界“北有《讀書》,南有《天涯》”的高度認可。不過,那都是后話了。

?

?

相關鏈接:

香港舉行文學講座研討巴金經典作品
茅盾入職商務印書館100周年圖片文獻展:再現文學巨擘起步十年?
陳映真的文學濟世路

?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