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姑娘愛刺繡
苗族是海南島上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相比于其他民族,苗族沒有文字,苗繡和苗歌就是他們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尤其是苗繡里的圖騰和圖案,記載了苗族的歷史文化,是苗族最有象征性的文化符號。
瓊海市會山鎮(zhèn)的加腦村,是海南島上保存較為完整的苗寨之一,深藏在萬泉河的上游山嶺里。在這所苗寨里,一說起繡娘陳秀蘭,大多居民都能為你指出通往她的苗繡工作室道路。
42歲的陳秀蘭,圓圓臉,細細眉,身材敦實,面帶微笑。她常年穿著一身傳統(tǒng)苗繡服裝,每天除了上山下地忙碌農(nóng)活,閑暇時間都坐在苗繡工作室里忙刺繡。
“我從小就喜歡玩針線,心思都放在刺繡上,上學都不好好學習,帶著一包針線和布過去,老師在上面講臺講課,我就在桌子下面偷偷繡?!?陳秀蘭出生于苗族村莊,從小就有較高的藝術悟性,喜愛玩弄針線,小學畢業(yè)就已經(jīng)自學掌握了四五種刺繡針法。
陳秀蘭說,其實在學習苗族刺繡路上,她沒有正式拜過師,只是小時候跟著家里未出嫁的姑姑學,長大后又跟著寨子里的老人學了一些,掌握了斜線、直線、邊線、歪線、雙層線等10多種刺繡手法。
那時候的苗繡,僅僅是苗家姑娘應掌握的一門手藝,在出嫁前給自己繡上一套漂亮的苗族服裝,或是妯娌姐妹之間閑暇時間的一種玩耍、消遣的手工游戲。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