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wǎng)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黃沙與碧海的交匯 絲路拾遺人與事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曾慶江 李娟娟 時間:2020-08-25 10:19:43 星期二

8月15日,由敦煌研究院、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主辦,海南省博物館承辦的“漲海推舟 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chǎn)大展”在陸上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敦煌拉開序幕,全面展示南海豐富的水下文化遺產(chǎn)和沿海地區(qū)的風土人情,讓觀眾直觀了解兩條古代絲綢之路、了解不同地域的絲路文化。在黃沙與碧海的對話中,有哪些值得我們感念的人物和故事?

莫高窟中關于張騫出使西域的壁畫。

張騫與陸上絲路

敦煌作為西北名城,也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要塞,已為世人所知。但是,每個名城都有一段不同凡響的歷史。敦煌,不能抹去張騫這個名字,是張騫在給漢武帝的報告中,最先提及“敦煌”,從此以后,敦煌就和中華文明、絲綢之路聯(lián)系在一起。

西漢建元三年(前138年),苦于匈奴之患的漢武帝決定派使者出使西域(今玉門關以西地區(qū)),打算聯(lián)合游牧部族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就這樣,張騫走向了歷史前臺。張騫帶領100多名隨行人員從長安出發(fā),但是在穿行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騎兵而被抓獲。因為堅決不屈服,張騫等人被扣押在匈奴,直到十年之后才逃出。重獲自由的張騫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繼續(xù)西行,翻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到達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盆地)。一直到元朔三年(前126年),張騫等人最終歷經(jīng)艱險回到長安,此時距離他出發(fā)已經(jīng)過去十三年,而且團隊成員只剩下他和另外一個人。元狩四年(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這次又耗費四年時間。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雖然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匈奴之患,但他的出行很大程度上擴大了西漢和西域經(jīng)濟文化的頻繁交流。同時,張騫還通過自己的見聞,讓朝廷了解當時中國西南方向的基本情況。張騫通過自己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的行動,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以至通往歐洲的陸路交通,從此以后,中國人通過這條通道向西域和中亞乃至歐洲等地區(qū)出售絲綢、茶葉、漆器等,同時從歐亞等國引進寶石、玻璃等產(chǎn)品。

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朝使者沿著張騫的足跡,來到了今伊朗境內,拜見了安息國國王,并獻上華麗光潔的絲綢。安息國王非常高興,以鴕鳥蛋和一個魔術表演團回贈漢武帝,這標志著連接東方的中國和西方的羅馬帝國之間的絲綢之路正式建立。在之后的歲月中,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張騫的名字都被人們所牢記。在中外交流史上,張騫功不可沒,他被譽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編輯:陳德文)
?

網(wǎng)友回帖

       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