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shù)亩窢?。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考校紀檢干部對政策和策略的把握能力。能不能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系,把握住重點,關系到紀律檢查機關能否完成中央交給的目標任務。
“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必須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寫入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工作報告“五條體會”之一,紀委的職責定位、方式創(chuàng)新、作風轉變,都必須充分體現(xiàn)這個一貫方針。
一貫方針沒有變,懲是為了治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們黨從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刻的歷史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早在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這一方針,指出“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fā),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后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是懲前毖后的意思”,“揭發(fā)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醫(y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這個一貫方針沒有變?,F(xiàn)行《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三十八條和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總則”部分,都有對“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明確規(guī)定。
“但是,過去有一種傾向,紀委往往以辦大案要案論英雄,對一般違紀往往不重視,長期對小問題視而不見,等‘養(yǎng)大了’再辦,一處理就只能‘算總賬’?!敝醒爰o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熊驚峰說。
無數(shù)案例表明,黨員干部“破法”者,無不從“破紀”始。貪污、受賄等問題毫無疑問是紀律審查的重點,但違反紀律恰恰是走向腐敗等違法犯罪的開始,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如果在出現(xiàn)苗頭的時候大喝一聲、猛擊一掌,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濕鞋”演變成“落馬”。
把紀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就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具體體現(xiàn)。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以上率下,推動各級紀委回歸“原教旨”,全面履行黨章所賦予的職責,將工作重心從以查辦案件為主向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轉變。把查辦案件改為紀律審查、案件室規(guī)范為紀檢監(jiān)察室、案件線索改稱反映領導干部問題線索,都不僅僅是稱謂的變化,還是內涵的深化,既體現(xiàn)了職能的轉變,也體現(xiàn)著嚴管就是厚愛、治病為了救人的良苦用心。
“四種形態(tài)”,每一種都是全面從嚴治黨利器
紀律審查工作要體現(xiàn)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紀律挺在前面,強化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就必須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有效、管用的方式方法。
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福建調研時強調,要運用好監(jiān)督執(zhí)紀“四種形態(tài)”——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tài);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shù);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shù);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shù)。王岐山指出,這“四種形態(tài)”都是為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改變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狀況,真正體現(xiàn)對黨員的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敝醒朦h校教授辛鳴認為,“四種形態(tài)”的重點是在抓早抓小、層層設防上做文章,常態(tài)化的“動輒則咎”實際是體現(xiàn)紀委阻遏黨員淪為“階下囚”的“菩薩心腸”,“這就像我們很多人平時會得重感冒或發(fā)燒,這個時候要及時出手治療,而不是眼睜睜地看著病人奔向重癥和絕癥。”
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工作報告總結2015年紀律檢查工作時,單辟一段闡述“創(chuàng)新執(zhí)紀方式,探索實踐‘四種形態(tài)’”,提供了一組2015年的數(shù)據(jù)——全國紀檢監(jiān)察機關共談話函詢5.4萬件(次);對違反紀律的給予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調整20萬人;黨紀重處分和重大職務調整8.2萬人;涉嫌違紀的中管干部已結案處理和正在立案審查90人,其中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42人。
“‘四種形態(tài)’的每一種形態(tài)都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都很好地詮釋了‘嚴是愛、松是害’的道理。”熊驚峰表示,只要在前兩種形態(tài)上把功夫下足,所在地方和部門的政治生態(tài)就會大大改善,相應發(fā)生嚴重違紀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按照這樣的要求開展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工作,所帶來的結果自然而然依次為“常態(tài)”、“大多數(shù)”、“少數(shù)”和“極極少數(shù)”。
實踐好“四種形態(tài)”,要跟慣性“斷舍離”
實踐好“四種形態(tài)”,必然要求各級紀委與以法代紀的思維定勢和抓大棄小、專注腐敗問題忽視其他問題等工作慣性“斷舍離”,用一種更顯嚴格、更為縝密、更加主動、更有溫度的紀律思維取而代之。紀委的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執(zhí)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必須提高思想政治水準和把握政策能力,實現(xiàn)懲處極少數(shù)、教育大多數(shù)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改變慣性實屬不易,必須不斷深化“三轉”。其中,轉職能是核心,轉方式是關鍵,轉作風是保障。要把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這個“綱”舉起來,“從信訪受理、線索處置、談話函詢,到執(zhí)紀審查、調查談話、審理報告,都要堅持紀在法前,把‘四種形態(tài)’運用情況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這就意味著,曾經不足掛齒的“小事”、不以為然的“小節(jié)”、不入法眼的“小題”都要抓、要管、要過問,把監(jiān)督觸角延伸到前端,伸長耳朵、瞪大眼睛,發(fā)現(xiàn)苗頭就及時提醒、敲敲警鐘,有了問題就談話誡勉、函詢核實,嚴重違紀就要立案查處、快查快結。
善于運用理想信念、政策紀律、事實證據(j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有問題反映的黨員干部咬一次耳朵、談一次心,讓其相信組織、忠誠組織,把問題主動向組織講清楚,避免錯誤性質由“量變”到“質變”、從“破紀”奔“破法”。在紀律審查工作中,對審查對象以“同志”相稱,從學習黨章入手,重溫入黨誓詞,喚醒對“激情燃燒歲月”的記憶,促其反省思過、配合組織調查。
堅持實事求是,運用好寬嚴相濟的政策。綜合考慮審查對象違紀行為的性質和情節(jié)、造成的后果和影響、認錯悔錯態(tài)度,以及配合組織審查、退繳違紀所得等情況,準確恰當作出處理。適應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和黨紀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案件增多的新情況,通過審核個案、分析類案,研究共性問題,提出審理建議,推動懲治成果向預防機制轉化。
反腐敗斗爭要堅持標本兼治,嚴肅紀律就是治本,“四種形態(tài)”就是治本的操作指南。只要把紀律管到位、嚴到份,“病樹”、“爛樹”必將減少,“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保護“森林”就會變得具體可感,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就會加速形成。(陳治治)
?
?
?
相關鏈接:
袒護“問題教授” 造假丑聞讓瑞典學術研究蒙羞?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