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歲的孩子冒著酷暑烈日,平均每日徒步19公里的旅行“鍛煉”,持續(xù)在網(wǎng)友中熱議,支持和反對分成了清晰的兩派——
【旅游觀察】“吃苦旅行”是文明還是野蠻?
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樂嘉帶著自己4歲的閨女,持續(xù)4天,平均每天19公里,完成了全程76公里的沙漠徒步旅行。
事情過去多日,但依舊在持續(xù)發(fā)酵。作為一次“磨練心理和意志”的旅行,以樂嘉的體會,是身體、心理,甚至是毅力的成功鍛煉。而在外人視野里,支持和反對分成了清晰的兩派。盡管觀點不同,但兩個陣營都展示出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感性色彩居多,觀點的背后人們看不到科學的理據(jù)。
那么,沙漠里徒步挑戰(zhàn)極限,冒著酷暑烈日的旅行“鍛煉”從兒童心理和身體實際的接受狀況看,是否真有毅力或者心理上的鍛煉功效呢?
“無知”的想象
現(xiàn)在有很多人,包括職業(yè)教育人士,似乎對成年人驅策下的孩童“職業(yè)體驗”有點著迷,不知道這樣的舉措是不是有可靠的數(shù)據(jù)支持。
以醫(yī)務人員的觀點,根據(jù)孩童的個人承受能力量力而行,比超過生理極限的“徒步”更有適當性。長時間走坎坷不平的地形,容易引起關節(jié)不適。首都醫(yī)科大學熱衷運動醫(yī)學的兒科專業(yè)人士阮僅杰認為:有些風險因素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所謂“磨煉意志”的“吃苦旅行”,持續(xù)多天的高強度的運動量,如果沒有橫紋肌溶解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雖然是有氧運動,但對幼童而言,這無疑是很冒險的莽撞行為。
至于骨骼方面的影響,相對來說要安全一些,問題不會很大,兒童軟骨還處于生長階段,關節(jié)潤滑液分泌也比較充盈,修復能力強,損傷幾率小一些,即便有損傷應該也可以在以后的生長中得到恢復。阮僅杰說。
可以推想,以如此強度的“旅行”來成就所謂鍛煉的說法想象的成分居多,習慣了感性思維的人們,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熱衷勞兒童筋骨的成年人大有人在,問題是,站在幼小的孩童立場,未必能夠真的理解所謂苦其心志的大人想象。
至于心理、意志層面的鍛煉、塑成,實際上更需要科學思維主導下的理性依據(jù),而不是想當然。試想,假如這種極限徒步行為背后留下的記憶是痛苦而不是意志鍛煉,就像現(xiàn)實中那些苦孩子呈現(xiàn)的那樣,其所遺留下來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呢?
當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人們不能就此簡單地得出結論說,非凡的長距離沙漠之行不可取。不過就兒童心智發(fā)育情形來看,撇開肢體上的因素,在心理、意志層面,如果說真有好影響的一面,顯然是和孩子的認知和接受能力有關聯(lián)的。
實踐中的家長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背景因素呢?
文明的“野蠻”
意志、心理方面的磨練效用是否有確鑿的依據(jù)支持呢?記者就相關的疑問試圖從專家那里得到答案。
根據(jù)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教育心里專家俞國良教授提供的資料,培養(yǎng)兒童意志力的主要途徑有四方面:一要制定恰當(不是極限突破)的目標并要求孩子堅決達到。二要有意識地為孩子設置障礙,為磨練他們的意志創(chuàng)造機會,如參加一些他們興趣不大或厭煩的活動等。三是克服困難獨立完成簡單勞動,從而增強兒童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當然還有激勵。
從中我們看不到“超越極限”的蹤影。再來看四五歲幼童的心智能力。簡單說,他們能接受成人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并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規(guī)則意識萌芽。體力增強精力充沛,可以步行較長的一段路,喜歡尋根刨底,想知道“是什么”,但思維具體形象,在空間概念上,有簡單的感官位置概念,富于想象,但難以分清假想和現(xiàn)實……
對四五歲的幼兒來說,雖然其體能的增長已經適應跑、跳、攀爬,甚至拋、接球等基本動作,但研究表明,幼兒體能活動的重點在于大量的知覺動作經驗,目的是促進姿勢與動作的協(xié)調發(fā)展與成熟,并為未來奠定生理成長與功能發(fā)展的基礎。故而,對幼兒體能訓練應是在滿足其身體基礎抗重力肌肉群功能建立的基礎上,再循序漸進地增加刺激與訓練。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到戶外做各種類型的運動,同時伴以適當?shù)哪土陀醒蹂憻挕?/p>
身體素質需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所以,家長對幼兒體能訓練的重點應放在基礎姿勢和粗放動作的發(fā)展上,應注重的是量而不是“質”,即保證運動的時間和適當?shù)膹姸?,而非追求多高的技能和技巧——更不是極限的突破。
實際上,心理、意志同樣如此,沒有實證表明超越心理屈服極限的筋骨“折磨”會帶來好的心理效果,相反,意志、心理,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如肌體機能一樣,是逐步形成的,而不是某一次的“成就”,就算是刻骨銘心的改變也是有其日?;A的,我們固然不能盲目的寵愛,粗暴的精神、肌體折騰同樣不應該。
運動是兒童的基本需要,就如心理學界的名言:“動作是智力大廈的磚瓦?!笨梢?,運動的確對心智,或者說毅力的形成有著確實的效用,但與“體能”的極限超越并沒有直接關聯(lián),所謂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之效純粹就是臆想。
作為文明人,毫無科學理據(jù)的想當然臆斷,是不是有點野蠻了?
就像旅游,如果不只是留張圖影,看看風景,多少是應該做做功課的,那么,相伴孩子的旅游,是不是更應該把功課做實做細呢?景色、風俗、文化上的感性體驗和理知辨識,都應該使孩子有最大的收獲,行萬里路的“肢體感悟”也應該是如此。看見那些想當然的吃苦鍛煉,就想當然地模仿,未必是好事。
人的大腦、人的心理目前而言仍舊是黑箱,因之,與其魯莽的冒進,穩(wěn)妥的前行才是正選。對理解力和辨識力都沒有清晰理路的小孩而言,更是如此。以擔負不起責任的主觀臆想為據(jù),即便結果真有鍛煉作用,恐怕還是須慎之,慎之為妥。
?
?
相關鏈接:
游客遇糟心事出車禍:不能讓一次旅行毀了心中的北京?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