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苦讀36歲中進士
先生歸去易,志士立身艱。
心跡清于水,聲名重似山。
片言侵宰輔,多旨動天顏。
圣主尊耆舊,胡為獨放還。
此詩乃明朝嘉靖八年曾任首輔的張璁為廖紀所作的《送廖尚書歸休》,是廖紀一生寫照。
對于廖紀的籍貫和早年經歷,同為萬寧禮紀人的曹文樂先生搜集的史料較多,對廖紀的為人甚為傾慕,拂去他敘述中的傳奇色彩,可看到廖紀成長的輪廓。
廖紀,因后來官至吏部尚書,民間稱作廖天官。景泰五年(1454正月二十八日)出生,乳名廖黑,字廷陳,一作時陳,號龍灣,原籍廣東瓊州陵水那亮鄉(xiāng)(現(xiàn)海南萬寧市禮紀鎮(zhèn)貢舉村),其遠祖學舉公南宋年間來自福建莆田。其祖父一代即從陵水移居到河北河間府東光縣。
據推測,當時朝廷鼓勵人們移民京畿,他們一家三代便舉家北遷,途經東光碼頭鎮(zhèn)(現(xiàn)河北阜城管),被大運河的壯觀吸引,在此落戶,以販賣當?shù)赝撂禺a為生。
廖紀從小聰明,性沉穩(wěn)、好學,他的父親博綜經史,對他影響最大,經常給他講古人“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的讀書故事。后受名師鄒野漁疼愛,學業(yè)倍進。
《明史》載,1480年領京闈鄉(xiāng)薦,但試于禮部落榜。正心灰意冷時,被國子監(jiān)祭酒(相當國家最高學府校長)同鄉(xiāng)丘濬安慰、鼓勵,再就讀于太學以備下科。三年后復試于禮部,繼落第。三考仍未中。
弘治三年(1490),廖紀36歲,經過加倍刻苦,終于蟾宮折桂,居二甲第89名。
陵水縣曾被丘濬稱之為“地之遠,邑之小,天下莫過焉,自有學校以來,人才鮮中式者?!碑斄渭o在京城金榜題名,捷報傳來,官員、鄉(xiāng)親們?yōu)橹畾g呼驚喜。
在河北滄州地區(qū),也流傳廖天官故事:廖天官小時候家窮,四處討飯糊口,有一天,在運河邊拔豬草,被在本村設館教書的名師鄒家橋人鄒野漁遇到,遠遠看見他頭頂有把黃羅傘,認為吉兆,上前試問,對答如流,便收為愛徒,全力撫育,教其《毛經》。他很聰明,不喜歡吃喝玩耍,刻苦讀書,26歲在北京中式舉人,但試于禮部,屢考三科未中。真是“苦心人,天不負”,36歲才中進士。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