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市寶芳富宅二村韓欽準的老房子。這是韓宅的大門。 宋國強 攝
韓宅內精美的彩繪圖。 宋國強 攝
寂寞深宅一直未能盼來它的主人。 宋國強 攝
走進海南文昌寶芳富宅二村留存的一座有著80年歷史的韓家老宅,仿佛走進了一段文昌人遠闖南洋的老電影,其實無需太多的語言和描繪,老宅中的每一幅彩繪圖、每一根柱子、每一扇門,以及老宅主人旅泰華人韓欽準和這幢建在家鄉(xiāng)、從未住過的“豪宅”間發(fā)生的故事,也足以引發(fā)人們濃厚關注的興致。
1936年,文昌人韓欽準建設這座宅第時肯定費了不少心思:建房子所用的木材、地磚、水泥都是一船一船地從南洋運回來的,甚至連做房屋的技術工匠和畫匠有些也從泰國請來。老宅竣工,抗戰(zhàn)爆發(fā),人去宅空,留下了一座寂寞的庭院,一直未能盼來它的主人。
四月的一天,在文昌寶芳富宅二村的韓家老宅,當門口那扇沉重的木門被推開,我們似乎進入了上世紀中期一部播映著文昌人遠闖南洋故事的老電影中,房子的看護人趙鋼及村里70多歲的老人韓丁元引導著我們仔細地參觀每一間房子。
彩繪重現昔日家業(yè)輝煌
當年,房子的主人韓欽準是什么時候從富宅二村離開,然后到泰國謀生,又是如何從一名窮小子成為一名富商并回家開始建起這些房子的?
韓丁元說,韓欽準小時候家里較窮,于是在他十幾歲時,他決定與當年許多文昌人一樣遠赴南洋,為自己謀一條生路,不料這一離開真的是走上了一條“飛黃騰達”之路。而至于韓欽準是如何起家的,村里人只是輕描淡寫,說他在泰國時既有冰廠,也有火鋸廠,生意做得十分大。
也有人說其實他的起家是得益于他的婚姻,年輕時的韓欽準不僅人長得帥,而且十分吃苦耐勞,因此被一位富商的女兒看中,結婚后在岳父的幫助下建起了火鋸廠,而在第一間橫屋里的“元興利火鋸廠”彩繪圖中,已將當時火鋸廠附近的地貌、生產情況都描繪了出來:為了方便運輸,火鋸廠建在了一條河的旁邊,河的兩岸長著許多樹木,工廠的主廠房是一間坡屋頂式、木結構的開闊廠房,兩邊各立著一幢兩層高的樓房,一幢是木質結構,另一幢是傳統(tǒng)的騎樓式洋房。
而在彩繪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年火鋸廠的工作流程:這邊一塊一塊泡過水的大木頭經過斜坡拉到了工廠廠房里,經過機器的加工,成片的木板被工人裝上了船運出去,河上裝運木材的火輪穿梭不停,寓意韓家的木材加工生意通達。
而在韓宅里,彩繪圖并不止這幅,在第一間橫屋的外面,還描繪著主人在泰國的住處———一處臨水的花園洋房,典型的南洋風格建筑,南洋的熱帶風情濃郁。還有富宅村附近的地貌及學校等一些設施的彩繪。
房一修好主人就離開
韓丁元說,1936年,韓欽準為這房子的修建費了不少的心血:建房子所用的木材、地磚、水泥都是一船一船地從南洋運回來的,富宅村的不遠處就有一條通文教河的小河,而這些材料估計當時就是從這里上岸的。而真正開工建設時,場面更是壯觀,韓丁元回憶說,當時這些房子的每一間大屋都是由一撥本地的工人建成,而一些木匠和畫匠還是專門從泰國請回來的,由于參與建設的人有幾十號人,當時還在村里的椰子園里搭起草寮煮飯做菜。
韓丁元指著橫廊間浮雕式的柱子給我們介紹,蓋房子時,為了達到統(tǒng)一美觀,這些柱子都是先做一個模板,然后澆灌水泥而成的,這些六邊形廊柱上為二圈荷花頭狀,下坐落在雕花石礎上,至今沒有受到變形和腐蝕。當時主人還非常講究,在同一時辰里將所有的柱子澆灌成后,同時立起,而在鋪設地磚的過程中,韓欽準要求工人每天只能鋪三行,怕是多鋪一塊就會影響了細節(jié)的精致,經過了70年,這些地磚的色彩及紋路仍然十分清晰。
大概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經過主人的精雕細琢,房子終于建成了,其院規(guī)模宏大,坐北向南,基本沿用海南傳統(tǒng)的單縱軸線多進式布局,四面有高大的院墻護衛(wèi),四進大宅院每進正屋三開間,前后設門,高大寬敞;北面辟有外廊,與東側橫屋的庫房及衛(wèi)生間相通,東橫屋頂建方形涼亭二座,供主人休閑觀景乘涼。西側七套橫屋被辟為會客室、客廳及廚房。但是還未待主人真正住進來,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韓欽準帶著家人匆匆離開,而這一離開后直到他去世,他再也沒有回到這個房子中。
韓老說,日本侵略者當時也曾盯住過這個大房子,他們進村時想一把火燒掉,但是點火時,燒了好久才只燒掉了一扇木門,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們放棄了,沒有繼續(xù)燒,才使這一房子保存到了今天,但那扇被日本人燒掉的木門到現在還是空著的。
寂寞空宅期待重新修繕
趙鋼是韓欽準侄女的兒子,如今他偶爾過來看看這幢老宅。老宅的院子里長滿了草,趙鋼說,幾乎每年他們都要清理一遍,但由于長年沒有人住,草還是很快地冒出來,讓整個院子顯得有些蕭條。韓欽準的兒孫基本在國外,對他們的祖輩曾耗費心血建起的大宅似乎并沒有過多的在意,更沒想過回來住上一段,因此這間已經修建了70年的大宅韓家人其實少有人居住過。
大宅院剛建好時,只有韓欽準的原配云夫人在家里看管。在解放海南島時期,大宅院曾被解放軍征用為部隊醫(yī)院;解放后,大宅院被政府收回,先后當作專用糧庫和“農中學校”校址;1980年代落實政策,大宅院才歸還韓家。
韓宅有著它特殊的價值,它的建設代表了當時華僑回鄉(xiāng)建房的特有心理,而房子的造型設計又受到僑居國建筑的影響,引入南洋“紅毛灰”水泥、坤甸木、屋脊飾物等進口建材和寫實的彩繪裝飾等一些頗有特色的建筑元素融匯其中;韓宅也是寂寞的,如今房子的許多地方因為年久失修已經漏雨,許多面墻壁也長滿青苔,房子十分需要維修,但卻一直以來沒有資金。
趙鋼說,在國內的家人目前還無力出資將這一老宅進行修繕,如果政府或有關部門能夠出資進行開發(fā)和全面修繕,那將是對韓宅最好的保護。
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