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勛犧牲時年僅28歲,英勇就義前,他也給無限眷戀的妻兒留下了情真意切的最后道白。而這封遺書,因為一個不尋常的日期,曾經(jīng)成為中共黨史上的一個小小的謎案。
“陶:余在瓊已直認不諱,日內(nèi)恐即將判決;余亦即將與你們長別。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為我過悲,惟望善育吾兒。你宜設(shè)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謀自立為要。死后尸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勛。九.十四.”
這是李碩勛就義前寫給妻子趙君陶的遺書,是托獄中難友設(shè)法傳出監(jiān)外寄走的。
1951年1月2日,郭沫若讀完這封遺書,慨然寫下:“五星紅旗是無數(shù)志士的鮮血所染成的,碩勛同志的血也在里面煊耀著。捧讀遺書,從容就義、慷慨臨刑的精神活躍于紙上,使千百代后人見之,亦當肅然生敬。這是中國人民革命成功的左券,是訓育革命后進的不朽教材?!边@份題詞在李碩勛烈士紀念亭的碑廊里也可以看到。
1986年,廣東省委和海南區(qū)黨委在為李碩勛修建烈士紀念亭時,黨史研究部門從國民黨遺留下來的檔案中,查到了李碩勛就義的確切時間為1931年9月5日。這一下子就令人有些糊涂,為何遺書的落款時間是9月14日呢?
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邢詒孔當年10月中旬曾就此事到北京拜訪過李碩勛的家屬,并表達了自己對此所做的推斷。他認為,李碩勛被捕后恐怕已弄不清時間,寫遺書時可能問了監(jiān)獄里的海南籍同志,由于方言發(fā)音的緣故,“是四號”被他聽成了“十四號”。
李碩勛之子、時任國務(wù)院副總理的李鵬表示贊同這一分析,說這完全可能,并建議在技術(shù)上做些處理,在石碑上把“十”字去掉,寫書時可以保留原來面貌,搞個注釋加以說明。
于是,李碩勛烈士的雕像落成時,基座上所鐫刻的他寫給妻子趙君陶的遺書,落款處變成了“九.四.”,表示1931年9月4日。
邢詒孔說:“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李碩勛有意為之,故意將時間寫錯,以免妻子來瓊認尸,遭遇不測。因為他在遺書末尾特別寫到‘死后尸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說明他有這個擔憂。”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