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初中,無論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式還是學習心態(tài)上都將發(fā)生很大變化,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都將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那么作為學生,這個暑期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如何應對這些變化?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的意見。
變化1 科目增多,難度加大
從小學到初中,學生首先面臨的就是學習內(nèi)容的變化。在小學,學習科目少,學習任務不太重。進入中學后,課程增多,學習任務加重。語文、數(shù)學、政治、外語、歷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幾門,而且難度增大。學科內(nèi)容的普通常識性越來越少,反映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性與知識的嚴密性、邏輯性卻越來越強,因此剛進中學的學生,既感到新鮮又感到不適應。部分學生由于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對學習信心不足,成績下降,不知所措。
建議:從現(xiàn)在做起,著手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預習、聽課、課后復習等,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學會合理分配時間,有助于更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另外,還要鼓勵孩子利用課余時間多看一些與知識學科相關聯(lián)的書籍,這對初中的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變化2 更加注重對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階段,只要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寫作業(yè),聽老師和家長的話,一般在考試時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且大家的成績也不會錯很多。可進入初一后,隨著科目的增多以及知識的深入,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的學習方法不管用了。
這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很大關聯(lián),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眼看、手寫、記住,而到了初中,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充分理解,并要學會用思維去分析這些知識點。如果學生仍然按小學階段的思維方法去學習和思考,自然就會變得很吃力。
建議:從現(xiàn)在開始,多關注這方面的內(nèi)容,適當轉(zhuǎn)變學習方法,遇到自己不清楚,弄不明白的問題,多思考、多總結(jié),慢慢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此外,思維方式的轉(zhuǎn)變以及學習方法的形成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不斷地自我摸索和總結(jié)。必要時可以求助一些學長和學姐,多聽聽他們的建議。
變化3 由“要我學”到“我要學”
小學階段很多時候都是老師領著、看著學生學習,老師要求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一般都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進入初中以后,隨著學習科目和學習內(nèi)容的增多,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也在發(fā)生變化,老師不再盯著學生學習、寫作業(yè),更多的則要求學生自己掌握時間,學會自學,原本可能通過短時間就能實現(xiàn)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到了初中之后則要求學生有一個“長安排”的計劃才能實現(xiàn)。
建議:從這個暑期開始學會放手,讓孩子自我安排學習和生活,可以試著提前預習新學期的課程,讓學生自己制訂學習計劃、學習任務,并自我檢驗學習效果,慢慢養(yǎng)成主動學習,提前規(guī)劃的好習慣。
變化4 成績排名不再一成不變
對于一心憧憬初中生活的學生來說,他們進入初中后,還要面臨的一個重頭問題就是排名。小學階段,很多孩子不用很努力,數(shù)學、英語都能考個八九十分,進入初中后,隨著科目的增多、知識難度的深入,再加上對初中生活的不適應,大部分孩子的成績不再像原來那么優(yōu)秀。
一些原本成績特別好的學生,進入初中,尤其是一些重點初中后,全省優(yōu)秀的學生聚集在一起,更容易產(chǎn)生落差心理。
建議:初中是個全新的開始,優(yōu)秀都是以前的事。只有踏實投入新的學習,新的生活,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進入初中后要擺正心態(tài),正確看待成績與排名,不要因為一次排名的靠前而得意,更不要因為一次落后而萎靡不振,用心學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