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國
候選人對提名不知情
本報駐德國記者 鄭 紅
直到2008年,德國才有了自己的國家級科學院。此前,德國的科學院包括8個地方科學院、一個工程院和利奧波第那科學院。很長時間以來,德國政府和公眾都希望德國能有一家國家科學院,在一些重要的問題上向政府提供科學咨詢,向公眾傳播知識,并在國際上代表德國。由于利奧波第那科學院的院士來自全德國范圍,在國際上影響顯著,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決定選擇其作為德國的國家科學院。
利奧波第那科學院成立于1652年,達爾文、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馬克斯·普朗克等著名科學家,德國的大文豪歌德等都是利奧波第那科學院的院士。截至2011年,共有168名利奧波第那科學院院士獲得了諾貝爾獎。
利奧波第那科學院主席約爾格·哈克博士教授對記者說,利奧波第那科學院院士的遴選是一套嚴密的匿名過程,首先候選人對于自己被提名毫不知情。每名院士都可以建議新的院士候選人,科學院不接受個人想成為院士的申請。隨后,被提名的候選人要在利奧波第那科學院經(jīng)過3級的評選。
利奧波第那科學院根據(jù)不同的研究領域共設28個科研組和4個類別組。候選人須先經(jīng)過其所屬的科研組,而后再經(jīng)過上一級類別組的評選。經(jīng)過他們篩選的候選人究竟能否成為院士還要由科學院的主席團決定。
選舉投票是不記名的,成員要匿名填寫意見表,參與科研組評選、類別評選以及主席團評選的人都是不同的,科研組有30—40人,類別組有10人左右,主席團有12人。當選院士要經(jīng)過3個獨立的選舉過程,所以很難出現(xiàn)候選人干預評選的情況。
在評選中,候選人的出版物、獲獎情況、國際影響,是否能證明其擁有國際上有重要性的科研項目,都是重要的參考因素。“有時我們還會讓專業(yè)人士——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外國同行作出專業(yè)鑒定?!崩麏W波第那科學院的成員不只是德國人,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其中也包括中國。
院士名額也有一定限制。據(jù)哈克教授介紹,目前科學院每年新接收大約50名院士。“我們希望把人數(shù)控制在1000人左右,在人數(shù)統(tǒng)計上,超過75歲的科學家不再計入統(tǒng)計范圍,但他們還在履行自己的職責,只要他們自己不退出,院士是一個終身的榮譽頭銜。目前我們的院士總人數(shù)約1500人?!?/p>
在德國,院士的工作完全是名譽性的,沒有任何報酬。當選院士除了榮譽,不會帶來任何物質(zhì)上的利益。哈克教授說,院士大多是大學或科研機構的教授。他們只有在開工作小組會議等出公差的時候可以在利奧波第那科學院報銷旅費。
在德國,身為國家科學院院士并不意味著其水平和地位就高于其他科學院的院士。很多科學家都有多重身份,哈克教授本人就同時是利奧波第那科學院和另外3個科學院的院士。
哈克教授表示,至今還沒有公眾質(zhì)疑院士科學水準的事情發(fā)生,只發(fā)生過研究報告的結果受到政府和社會質(zhì)疑的情況。比如在對生物能的研究中,利奧波第那科學院的報告認為,在德國的能源轉型中,生物能未來不會占很大比重,而聯(lián)邦政府和其他的研究機構認為,生物能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這引發(fā)了很多公共討論。為此,利奧波第那科學院舉行了很多活動,邀請來報告結論的批評者,主席哈克教授本人接受了很多采訪,闡釋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