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W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诰W首頁 >瓊臺人文 > 瓊臺俊杰
海南碩儒 嶺表偉人 身后美名存青史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鐘一 時間:2018-12-25 10:14:40 星期二

  原標題:海南碩儒,嶺表偉人

  身后美名存青史

  潘存晚年創(chuàng)建的溪北書院保存較為完好。 記者 李幸璜 攝

  張之洞1889年年底調任湖廣總督之后,潘存的經歷亦見于潘為淵采錄的《欽加四品銜宣付國史館戶部候補主事潘先生學行事實》:“適廣東廉訪使長白額公玉如,雷瓊觀察使朱公亮生,知其品學兼優(yōu),忘分投契。額公遠在省城,不能常晤,朱公則數月必一見。于地方民生利害,知無不言,絕無一語及私。瓊、文二邑往來之通衢,崎嶇難行,請于朱公令營勇修治,百里內化為坦途,行人感戴。”

  “朱公亮生”即朱采(1833-1901年),字亮生,號云亭、眼仙,浙江嘉興人,同治三年(1864年)優(yōu)貢生,光緒九年(1883年)出任山西汾州知府。在海南的吏治歷史上,最讓人感佩的,非朱采莫屬。

  題聯海南第一樓

  中法戰(zhàn)爭后,本來就對瓊州吏治極為不滿的張之洞,在《密陳瓊防人才片》中說:“臣悉心思索,查有山西汾州府知府朱采,廉勁果毅,勤樸耐勞,器識甚閎,志趣甚遠,久在北洋,深通洋務。臣在晉時,深悉其才,其所區(qū)畫設施,既不為淺陋凡近之圖,亦絕無蹈空粉飾之弊?,F在瓊事緊要,如蒙天恩破格擢用,畀以事權,必能披榛辟莽,為國家完此奧區(qū),粵防大局亦得犄角無慮,實于邊海皆有裨益。”

  隨著“廉勁果毅,勤樸耐勞,器識甚宏,志趣甚遠,久在北洋,深通洋務”的朱采的到來,我們就看到海南地方志上諸如“海南第一樓,光緒十五年(1889年)巡道朱采建,祀唐李德裕、宋李綱、趙鼎、胡銓、李光五公于樓上”的記載。

  在海南,可能沒有哪一處歷史遺存穿越時空,連結海外與中原,讓人徜徉其間感慨萬千;也可能沒有哪一座文化坐標承前啟后,固結民族大義與家國情懷,讓人整理思緒感奮不已。它就是僻居海外的海南“五公祠”,一個被稱為“海南第一樓”的地方。

  潘存返瓊后熱心鄉(xiāng)土教育事業(yè),不但牽頭創(chuàng)建溪北書院,還帶頭創(chuàng)捐賓興助學。 記者陳耿 攝

  “五公祠”是怎么來的?徜徉于海南歷史的長河,可以清晰發(fā)現其脈絡,它源于蘇東坡,興于張之洞,成于朱采。

  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88年1月17日),時負盛名的兩廣總督張之洞巡洋到瓊,他乘坐新造的廣甲兵輪抵達海口港,隨即登岸視察。就是這次“南巡”海南十多天后,仍在出巡途中的張之洞,1月30日致電雷瓊道朱采、儋州知州徐瑋文,讓他們查探蘇東坡居瓊時之甘泉“泂酌亭”遺址,并擬籌款建祠,以彰先圣。他在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酉刻由港發(fā)《致瓊州朱道、徐守》中這樣說:“蘇文忠居瓊日有泂酌亭,在今府城內,泉甚甘,遺址今尚存否?即查明速覆。擬籌款建祠,以章先賢?!逼渲小盎I款建祠,以章先賢”,在在流露張氏的忠臣之心。

  “泂酌亭”是海南紀念蘇東坡的重要遺跡。2月8日,朱采、徐瑋文即回電稟報:“泂酌亭在城北不遠,上為蘇公祠,下臨蘇泉,泉甚甘,外江人官此者,均汲此泉以飲,剖竹符調水,步公故事。祠雖頹廢,而規(guī)模尚存,重修經費不過千金,職道等力所能辦,俟明春開工,再行具報。職道采、卑府瑋文稟?!?/p>

  時間再過10多月,即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1888年12月15日),張之洞致電朱采詢問蘇公祠修建進展情況:“蘇祠竣工否?可修治閎整,鄙人捐千金,并飭局籌閑款千金助工。祠內可多建一院,并祀歷代謫瓊名賢。”張之洞既要求朱采他們將蘇公祠修治宏偉嚴整一些,又提出“多建一院”,以祀歷代謫瓊名賢,這便是雷瓊道朱采銜命修建“五公祠”的由來。

  回到潘夫子,今天我們看到??凇拔骞簟敝心歉眰鞅樘煜伦钬撌⒚拈郝?,就是他的杰作:

  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幾人才置諸海外;

  道契前賢,教興后學,乾坤有正氣在此樓中。

  潘存的這副對聯,把唐宋歷史及建祠意義盡納其中,贊揚了五公的浩然正氣,可謂筆力如椽,長期來為中外游客所稱道。不少學人認為,上聯對唐宋統(tǒng)治者滿腔怨恨而無怒態(tài),下聯對被貶“五公”品德為人贊嘆有加而不外露,充分地表達了海南人對“五公”氣節(jié)的景仰之情,確為不朽之作。

  潘存為“五公祠”擬的聯還有:“東坡之外有五子,大海以南第一樓。”又聯:“萬里投荒開地脈,千年崇祀見天心?!?/p>

  每每讀這些震蕩心田的佳句,怎么都不相信這是出自一個自嘆“生平百不如人”的老夫子之手。

  朱采深知潘存品學兼優(yōu),他們交往“忘分投契”,數月必一見。潘存對于地方民生利害知無不言,而無一語及自己。瓊山與文昌往來的道路崎嶇難行,他請朱采令營勇修治,使百里之內化為坦途,行人感戴。

  朱采對他與潘夫子交往的感受是,“海外論交,幾更歲月。每聆清誨,倍益傾心”。正如朱采的《與孺初書》所言:

  孺初尊兄先生閣下:海外論交,幾更歲月。每聆清誨,倍益傾心。敬維德與年增,福隨日永。琴書樂道,唱鳶飛魚躍之機;童冠來游,領沂水春風之趣。德輝在望,懷想盈襟。弟忝任巡方,愧無成績。陽春九十,數明媚之韶光;煙景三千,望迢遙之瓊海。附送修金二百四十兩,藉備加餐,敬希笑納。并祈惠示一切,曷勝佩紉。專此肅請道安,諸維爰照不宣。愚弟朱采頓。

(編輯:王秋芳)
?

網友回帖

       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