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深莫測,折磨眾生!
1.語文題里出甲骨文
五年級學生的一道題:題目中給出了一個表格,里面有“日”月”兩字不同寫法,分別對應“隸書”、“金文”等不同字體、“龜甲”等書寫工具和不同朝代,學生們需要根據已經列出的不同寫法,寫出對應的朝代或字體或書寫工具。這簡直比畫畫還難啊。出題的老師們,你讓學生寫甲骨文的時候,想過曾經有教過他們如何寫嗎?
2.大一工科女搞不懂小學數學
劉楊是重慶大學一名大二學生。她曾給一年級的妹妹輔導數學,卻不料被題目難住。對于一名和數學常打交道的工科生,連題目意思都沒看懂,看來這題還真是難到了極點,不在常人的水平范圍內。
3.三年級學生作業(yè)1/3是英語
呂霞的女兒現(xiàn)讀小學三年級。她說,《暑假生活》里的內容,至少1/3是英語。她的孩子從未接觸過英文。女兒經常拿著作業(yè)本,跑到呂霞跟前,詢問英語題。呂霞英語水平只能應付基本題目。一旦遇到難題,她就只能安撫女兒,先等等。轉身,呂霞打開電腦,上網搜索。呂霞說,孩子這么小,出英語題,有何意義?
當然,作業(yè)奇葩也不代表作業(yè)的含金量差。事實上,現(xiàn)在很多實踐性的作業(yè)取代了書面作業(yè)。更注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匯龍小學:為一本書寫一句廣告詞
學校給每位孩子發(fā)了一份閱讀成長檔案。每位同學可在學校提供的書單當中,任選一本書在暑假進行閱讀,將讀后感寫在檔案上。父母也要參與閱讀、簽字,并寫上感想,這樣的互動對孩子閱讀能力提升很有幫助。檔案上,學校為高中低年級三個階段的學生設計了不同問題。低年級學生以摘抄和模仿為主。高年級加入了思考題,如為這本書寫一句廣告詞。
上游小學:做家務事并弄成生活小報
家務事可以是煮飯、洗自己的小件衣物、自己打掃整理房間等。學生可通過拍照或生活小報的形式展現(xiàn)。這樣既增強學生與家長,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又能重點培養(yǎng)孩子們的獨立意識。
紅河小學:在家里面或戶外練習墊球
學校為學生配備了足球。讓他們假期在家里面或戶外練習墊球。每個人都不能偷懶,因為校之后會有墊球比賽,以此增強學生的體魄,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萱花小學:進糧食工廠體驗并寫心得
假期,每位學生要參與節(jié)約糧食行動,走進糧食工廠,親身體驗。德育處主任楊呂說,主要是想讓學生懂得如何節(jié)約。每位學生要用文字記錄下感悟。
另外,為了增加趣味性和實踐性,暑假作業(yè)也變得越來越開放,重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做作業(yè)也可以像在超市里選商品一樣,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
“作業(yè)超市”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大項,必選題有讀好書,學生可選擇喜歡的書,每天讀半小時;寫好字,每天練一頁字;做好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一兩件孝敬長輩的事,認真學習一項喜歡的體育、藝術項目(科目),收集或發(fā)明一項勤儉節(jié)約的小妙招,做一件對他人、鄰居、小區(qū)有意義的事。
選做題內容豐富,包括每天收看新聞,拍一張生活照配文字說明,尋找街頭優(yōu)美的廣告語、商標、廣告牌并拍照留念,撰寫旅游日記等。
這種在玩中學,學中玩的作業(yè)方式對于暑假中的孩子們來說其實更有效。
暑假作業(yè)的完成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學生的態(tài)度。雖然不少人是為了老師和家長而完成,但在作業(yè)過程中也而不僅僅是完成一個任務那么簡單,在學習的狀態(tài)中,總會或多或少地收獲一些知識。當然在人們覺得一些暑假作業(yè)奇葩古怪的時候,其實也反映出了背后的一些問題如:形式單一,內容呆板,知識面狹窄,學科知識間聯(lián)系不大,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較少等。其實奇葩歸奇葩,暑假作業(yè)本身是沒有錯的,只不過是合適與過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