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安書院東側(cè)橫廊斑駁的墻體? 符忠良 攝
?
萬寧古稱萬州,擴建于清代的“萬安書院”遺址是萬州存留不多的古跡之一。自宋代創(chuàng)建以來,書院的風氣讓萬州人文蔚起,從宋朝至清朝,萬州地區(qū)誕生了7名進士和49名舉人。
“萬安書院”見證了萬寧教育史上曾經(jīng)的輝煌。
“萬安書院”是昔日萬州存留的古跡之一。
“萬安書院”位于萬城鎮(zhèn)舊城區(qū),占地面積3畝多——東臨永福街,南向武澄街,西和州衙南門相鄰,北通州衙朝陽門(東門)——歷經(jīng)歲月滄桑,加上久未維修,現(xiàn)已破敗不堪,門可羅雀,雜草叢生,墻壁和屋頂上長滿榕樹叢,盤根錯節(jié),緊緊盤捆著攔桿,更使書院顯得“老態(tài)龍鐘”。
1999年,“萬安書院”被列為萬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至今并未得到真正的保護,因此才日漸破敗。
今天,透過《瓊州府志》、《萬州志》和《萬寧縣志》等地方志書,依稀能夠勾畫出“萬安書院”曾經(jīng)的輝煌。
三易其址?清代擴建
“萬安書院”,因建置變遷,也曾稱“萬陽書院”,始建于宋代,原址位于萬州署東側(cè)。
明代萬歷年間,知州茅一桂遷建于州右的廣積倉,以明倫堂舊址為書院。
清代以前的萬安書院,史料記載甚少,而通過清乾隆年間萬州進士楊景山的《新建萬安書院記》,可以窺見書院后來的盛況。
“前州刺史江西應(yīng)公買城西北衛(wèi)官舊署,權(quán)改義學。未幾,以傾圮告。繼江左席公蒞州,首勤課士,方卜地捐建,倏
丁太夫人艱,奔喪旋里,又不果成。繼此而作之者,不重有賴乎其人歟?歲癸酉,江左顧公以能調(diào)陵水、兼攝萬安。甫下車,以興利除害為已任,以樂育人才為先務(wù)。”
原來,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知州剌史應(yīng)上苑(進士)看到書院因年月久遠而荒廢,便集資重建于現(xiàn)址。
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州席紹葆倡儀擴建萬安書院,但因回鄉(xiāng)奔葬未有結(jié)果。
乾隆十八年江蘇常州人士顧芝攝政萬安,目睹書院破敗,感慨道:“書院不設(shè),其何以造士?且教之不興,政何由舉?是亦守土者之急務(wù)也?!庇谑穷I(lǐng)銜擴建書院,并捐二百余金,社會賢達鄉(xiāng)紳紛紛捐獻白銀1300兩,十九年(1754年)正月正式動工擴建。推選當時的舉人楊景山(1721—1794,萬城后朗村人)、歲貢吳文成、稟貢陳忠官督理其事,當年底竣工。
擴建后的書院共有前門、講堂、后堂三進,左右兩翼的橫廊有二十余間,兩廊外東西各構(gòu)屋數(shù)間為爨(爐灶)舍,周遭還有垣墻防護。講堂、學舍、規(guī)制俱備。這樣的規(guī)模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由于楊景山是擴建書院的主要督建者,讓他來寫書院歷史和擴建過程自然再合適不過了。
楊景山在《新建萬安書院記》中還記載了當時州人對書院擴建的反響:“工既竣,州人人而觀者咸相驚喜,以為百年所未有也,俱欲頌公(顧芝)之功,伐石以進,屬為記?!?/p>
當然,在楊景山筆下,顧芝對萬州的貢獻不僅僅在于擴建書院方面,而是還發(fā)展商貿(mào)、農(nóng)業(yè)和教育等多方面,使得“賈安于廛,農(nóng)歌于野,士敏于學,又不僅書院之作,足廣系人思也?!?/p>
乾隆五十一年(1785年)知州李大根應(yīng)坤士鄉(xiāng)賢請求,改建講堂為重樓,前祀文昌,后祀魁星像,負責實施此事的是萬州舉人楊士鼎(后朗村人,楊景山侄子)。
而楊景山本人和舉人唐煥章(1806—1860)也分別在此求學,功名成就后也曾執(zhí)教、掌管過書院。
由宋至清?人才輩出
萬安書院系古代萬州的“重點”學校,從宋朝開始置學田、建書院、辦州學,求學者甚眾,文風蔚起,人才輩出。
如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州人鐘洽、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戊戌科州人徐祥、成化十一年(1476年)乙未科州人唐鼎、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州人廖紀、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州人曾鑒、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州人王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州人楊景山等7人考中進士,歷代還有49人考中舉人。
清乾隆二十八年舉人出身的萬城后朗村人楊景山赴京考中進士,任江西崇義知縣。其侄楊士鼎赴省城參加鄉(xiāng)試也考中舉人,被州民譽為“雁塔叔題名,黃卷欽定膺二甲;龍門侄高躍,紅旗教習有三年?!睏罹吧?0歲中舉人,42歲中進士,其子6人,孫10人,曾孫3人,分別考中庠生、廩生,歲貢生、恩貢生、府貢生,博得“世代書香”稱譽。
道光十七年北坡南福村貢生參加鄉(xiāng)試考取第二十四名舉人。功成名就者,舉不勝舉??婆e年代書院為官辦的萬州最高學府,學子為脫掉布衣?lián)Q紫袍,追求功名,學而優(yōu)則仕;而寒窗苦讀不輟于書院,是當年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獲得知識和智慧的莊嚴圣堂。
百余年來?歷盡風雨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朝廷頒布,全國從次年(1906年)起廢除科舉,創(chuàng)辦學堂,其年春正月萬安書院改為萬州高等學堂,正式招生。報名參加考試者1000多人,僅錄取兩個班100余名,另錄20名捐額(每名捐200元銀元)。學制四年,經(jīng)考試按成績等級發(fā)給證書,最高發(fā)貢生證書,中等發(fā)稟生證書,三等發(fā)秀才證書,四等叫期生(指修業(yè)期滿,相當半截秀才),均賜朝服著戴。
1914年,萬州改為萬寧縣,萬安書院也改為萬陽書院。大革命時期,共產(chǎn)黨人曾在此舉辦多期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傳播革命理論和火種。1924年在萬陽書院籌建萬寧縣初級中學,籌委會由唐汝瑞任主任委員,陳怡甫、林國柱任委員,建校經(jīng)費主要出自書院賓興膏伙所置田租收入和縣國民政府財政撥款。1925年萬陽書院改為萬寧縣初級中學,第一任校長為曾是書院學生、后留學日本歸來的萬城東門人陳怡甫。當年招收初中3個班,學生100多名??h國民政府每年從雜捐附加稅收入撥給中學經(jīng)費3900銀元。
是年4月,書院學子、當時就讀于府城廣東第六師范的萬城裕后村的青年學生、瓊崖學聯(lián)理事長魏宗周和海府地區(qū)各學校學生骨干,以“瓊崖公民代表”的名義向全國通電,揭露軍閥鄧本殷欲將全島礦產(chǎn)、海港、路政作抵押,向美國銀行貸款3000萬元的罪惡行徑,被鄧通緝。魏潛回萬寧,同原萬陽書院學子、時任萬寧縣立高等小學校長的共產(chǎn)黨員陳文榮(1901—1930,萬城南街人、革命烈士)組織“萬寧青年工作團”,團員100多人。第二年,大部分團員加入共產(chǎn)黨,成為革命隊伍骨干。
1926—1927年間,縣立初級中學校長陳怡甫極力抵制學生接受進步思想,解雇思想進步的教師,遭到共產(chǎn)黨人熊俠、楊學哲、黃紹香、羅秀春等進步學生群起反對。熊俠(1902—1930)等人還到國民政府告狀,要求撤銷陳怡甫的校長職務(wù)??h長陳贏競指斥學生“鬧事”,指使陳怡甫把10多名進步學生開除出校。熊俠等組織學生停課鬧學潮,把狀告到國民黨黨部、縣農(nóng)會??h長迫于無奈,才作出撤銷陳怡甫校長職務(wù)的決定,并收回被開除、解雇的學生和教師。1927年“四·一二”政變縣初級中學大批進步學生慘遭迫害轉(zhuǎn)移別地,不久學校停辦。
1934年春,在萬陽書院創(chuàng)辦萬寧縣初級師范學校,當年招收3個班。1939年日軍侵占萬寧,學校被迫停辦。1945年秋日本投降,抗戰(zhàn)勝利,縣立中學復辦,遷到學宮(現(xiàn)萬城小學)。1947年,中學遷到拉來坡(原日本軍營,現(xiàn)萬寧中學校址)。1950年1月,從大陸敗退海南的國民黨軍耿若天師進駐,占萬寧中學當軍營,強遷萬寧中學至萬陽書院和學宮。4月25日,耿若天欺騙萬寧中學領(lǐng)導,動員學生攜帶三天伙食集中到六連嶺地區(qū)搶收水稻、陰謀把學生教師充實兵員缺額,全部拉往臺灣。但在我地下黨的宣傳發(fā)動下,學生免于受騙上當,撤離學校。
1950年5月27日萬寧解放,萬寧縣人民政府接收國民黨政府辦公場地辦公,把與縣政府相連的萬陽書院作為縣公、檢、法和勞動部門辦公場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逐漸搬遷萬城新區(qū)辦公后,書院舊址閑置至今。
1999年9月18日,萬寧縣政府頒布萬陽書院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立碑為志。
?
相關(guān)鏈接:
《海槎余錄》中的從前瓊州 東坡書院是游宴之地?
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wǎng)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